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思品课堂“合作”价值与养活教育思想

时间:2024-05-09

摘 要:我们倡导养活教育,以期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以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是养活教育思想的自然要素,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想。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论析,将养活教育思想与思品课堂教学相提并论,相互印证;或者说,把思品课堂作为养活教育思想的试验场与新阵地,以获得两者之融合与双赢。

关键词:养活教育思想;合作;分享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聂圣哲先生创立“养活教育思想”,迄今已激起广泛回应,值得重视与探究。所谓养活教育思想,就是要求一个人明白自己被父母养大的不容易和父母所付出的代价。更应该明白自己(将来)立足社会所应该掌握的本领。成年后,独立承担法律、经济责任,不啃老,不拼爹,不仅靠自己能够生活的较好,还能对父母有所帮助和经济支持。具体地说,养活教育思想倡导教孩子做不会做的事情,逼迫孩子做(不断改善)会做的事情,为孩子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此同时,这一思想完全可以从学前教育抓起,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懂得养活自己。再者,养活教育的重要目标,乃主要是培养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跟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上述诸观点,一经解释与流布,堪称当前苦应试教育久矣而一股“堂堂溪水出前村”(杨万里语)的“清流”,而获得广泛关注与欢迎,是可以想见的。

如前文所述,养活教育思想的丰富意蕴与潜藏价值,已有远非充分但已然数量可观的讨论。这些讨论,就笔者观察,大多集中在养活教育本身,集中于具体生活中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培养。而生活自理能力之训练与培养,也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思品学科七年级阶段的重要内容,直面对接刚刚入读初一的学生群体。这一关联,使得养活教育思想与课堂内的学科知识,产生了极有价值与意义的直接联系。但是,这只是一个知识点,或者说是一个考点而已,何须多论,——笔者想着重表达与讨论的,是经受养活教育思想熏陶,并有效实践之的学生,他能否在平常与日后的课堂学习中,有发自自身内部的,能够积极应对与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某种变化。概括而言,我们倡导养活教育,以期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实施课堂教学,以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导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理应是一所学校的基本关怀;相应的,也理应是一名教师的基本任务。以上所述,盖为问题的提出,或写作本文之缘起。

二、 合作与分享何以与养活教育催成或形成协同与价值

倡导与践行养活教育思想,首先便可帮助孩子练习动作技能。我们发现,让孩子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由此可以培养家庭责任感。孩子因此而会更爱家,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懂得承担。这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还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虽然年纪还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并从中获得自信。笔者以为,责任感与自信心,是良好心智的基本条件。有基于此,乃产生道德上由内至外的分享精神与贡献意识,在幼小阶段就能够学会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长此以往,将自然而成熟地习得优良教养。相应地,一个孩子身上如果存有因长期并习惯性地践行养活教育思想而凝聚开放观念与分享精神之底蕴,他在课堂上的表现,有理由相信,一定不至于让人失望。因为,在课堂教学现场,最欠缺或最需要的,就是合作与分享。美国学者克罗韦尔在《思维的新形式:未来的挑战》一书中说:“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心,而是需要与我们的学生一起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深知学生要自主、教师要放权、个性要张扬、智慧要分享,教学方式要改变,没有与之匹配的先进理念和课堂规则是根本行不通的。尊重的是学生好奇心、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的自然天性;打破的是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宰课堂、唯我独尊的核心地位;翻转的是师生的角色转换,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核心,教师是助学者、“挑衅者”“仲裁者”、辩论场的主持等;建立的是从问题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交流、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体验,实现共同成长、共生互补,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

问题由此而来,合作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其价值是积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养活教育无疑是一种成长与分享,是开放式的。精诚合作、互助互惠能让我们意识到养活教育精神的宽阔价值。上述解释充分说明,学生通过践行养活教育思想習得的贡献意识与分享精神,完全可以通过融入课堂,共同获得思品课堂品质在良好状态下的整体提升。

三、 结语

拙文企图从思品课堂教学角度谈养活教育思想的价值与意义,限于篇幅,不尽为尽。想起一件史事,1936年4月8日,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给傅斯年先生写信。在信中,陈先生坦诚自己不能南下之原因,是怕请假时间太长,会导致耽误清华学子上课。既然不愿南下,遂表示不再领受史语所第一级主任的津贴,“因史语所既正式南迁,必无以北平侨人遥领主任之理,”并强调,“此点关系全部纲纪精神”。这则故事,不难见陈寅恪先生作为“教授中的教授”,其为人处世的风骨。而我在此回想当年,想表达的自然并非此意。如拙文开篇所说,我们倡导养活教育,以期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以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践行养活教育思想对于学校教育之价值与意义,由此可鉴。教育的目的乃是让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教育就是孩子自然本能向社会化成人渐进演变的过程,通过寓教于乐与严格训练的方式,将更为优秀的制度、品德和性格传递给孩子,铸就孩子完善的社会性格和整个民族的个性。就此而言,对于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界乃至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而言,发现、重视并践行养活教育思想,充分挖掘与发挥思想品德课堂的内蕴与价值,催发与促成学生的真正成长,可谓“此点关系全部纲纪精神”!

参考文献:

[1]养活教育思想.

[2]任景业著.分享孩子的智慧——改进教学的建议[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189.

[3]陈寅恪.书信集[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3):48.

作者简介:曹志庭,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国际初中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