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训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4-05-09

摘 要:数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在新课程的全面改革和实施下,为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不仅要教孩子数学知识,也要有效引导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以学生为学习主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在过程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新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形成自己独有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有效将数学知识、逻辑思维等整合在一起,快速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在正常教学中,老师应循序渐进,不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在引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学习意识,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最终形成学生独有的一套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就养成了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 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中主要以课本和教案备课知识为主,学生的思维全程跟随老师的步伐,所学知识的概念和推算过程均由老师讲解,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但并未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坎坷,未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针对这种现状,老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参与学习和互动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知识概念的来源,并非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只给出结论让学生强行记忆。因此老师应根据需要学习的知识,结合教学实践,在备课过程中设置教学情境,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寻求学习过程,探究问题的答案。如在讲述“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老师先提问“0.1×10=?,0.1×100=?,0.1×1000=?”,让学生得出答案,然后再提问“1000/10=?,100/10=?,10/10=?,1/10=?”,然后老师根据答案,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任意写出一个数字,用相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答案,并总结出规律,或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先探讨计算过程,并总结变化规律,最后老师通过系统的方法讲述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学生参与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加深了学习印象,老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对不懂的地方再次提问,老师耐心作答,这样循序渐进的探索和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和概念的来源,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这样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游刃有余,不管题目如何变化,也能快速找到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其智力才能有效开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并不断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和思考模式,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对于较难的题目能够静心思考,将所学基础知识灵活的应用到解题过程中,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讲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的概念,然后以做习题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学生做完习题,老师会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解题过程或题目答案,这样一对一的提问方式会让学生产生紧张心理,或者一对多的提问方式,有的学生没有写出答案,也能蒙混过关,这种教学方式也会让老师和学生间产生隔阂,老师不能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并未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为老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依然跟随老师的思想步伐,学生未形成数学学习素养,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达到自主探究、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应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填补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形成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快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模式不仅仅是做练习题的时候才用到,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过程中,首先老师讲解图形的相关概念,然后让学生认识现实中的黑板是什么形状?长在哪里?宽在哪里?让学生作答,然后再让学生集思广益,联想实际存在的物体,老师换用一对一的提问方式,检验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或在讲解数的加减法运算时,老师可以这样提问:“5×4=多少呢?20/5=多少呢?”,待学生得出答案后,老师将加法和减法运算应用到同一题目中,引导学生计算:“5×4/5=多少呢?”。这样先易后难,循循善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究加减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让数学教学中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当学生做出答案后,老师应以鼓励的方式赞赏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实现自身价值,在鼓励中更加努力,这样学生会对数学教学产生兴趣,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与老师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和数学思维得以快速建立,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老师改变教学理念,不斷优化教学方式,与学生互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让学生探索知识的来源,将所学知识固化为自己的知识,再通过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活跃的交流与探讨中学习知识,分享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价值,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扬与肯定,以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不断的探索、讨论、分享中,学生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主动探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断的总结和训练中,学生会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在以后的数学学习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徐万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才智,2018(6).

[2]李艳君.讲求策略,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

作者简介:

傅子怡,青海省西宁市,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马坊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