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4-05-09

摘 要:自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衍生出很多新颖、个性的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包括个体型学习与合作型学习两种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备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可以将一小部分学生集中起来,发挥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分析与解决问题,让他们均有所收获。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作研究,同时提出部分个人观点。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课堂是教师教授知识和学生吸纳知识的主要场所,由于学生对新知识总是充满着未知与好奇心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有效降低知识的难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程序性、情感性与认知性等冲突现象,不过正是这些冲突现象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思考与互动中,使他们为完成共同任务和目标,有着明确的互助性与责任性学习。

一、 合理划分合作小组,做好前提准备工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第一步是将班内学生合理划分成多个小组,这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与前提。为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教师应当全面考虑到班内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及性别等因素,组建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挑选小组成员时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不仅能够增添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化,还能够促使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性学习。同时,在小组成员人数方面,通常为4至6人为最佳,每个人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包括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他们一定要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定位,知道自己应该为本小组做些什么,不过角色也可以采用轮换制度,使各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承担不同的任务,了解不同角色所担负的义务与责任,以此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并体现出合作学习的公平性。此外,组内所有成员要形成一个目标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努力实现个人学习目标,还需帮助其他同伴一起达到预期学习目的。所以,在小组内部要有共同学习目标,且他们理解这一学习目标,成为本小组成员一起努力的方向,在思想认知上形成一致,促使小组成员自觉行动。

二、 科学引导积极调控,承担促进者的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合理引导与积极调控,扮演好组织者、促进者与辅导者的角色,让他们有序、高效地学习知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地保持集中,教师可先设计一个总体性问题,使其知道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处理的问题,让成员提前搜集与整理资料,初步进行思考,为课堂学习做铺垫。同时,小学教师在设置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挑战性与启发性,而且问题难度不易过大,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过于简单,假如太过简单,就很难调动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致使小组合作只是停留在表层。小组合作学习的难点在于从成员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以他们知识基础为导向,使其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通过一定程度的思索和努力解决问题,思维得以活化。另外,教师要认真观察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情况,当他们遇到问题或困惑时,给予及时点拨与指导,运用适当的调控举措。如:在组织合作学习中,禁止话语霸权现象的出现,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讨论和学习中,为他们提供均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学会倾听,补充同伴的观点,真正实现合作学习。

三、 开展小组文化建设,学生认同合作学习

从本质上来讲文化即为认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需展开建设小组文化活动,让学生从内心角度认同小组文化,主要包括无形与有形两类。其中无形文化包括小组内的班级活动与制度建设等;有形文化则指的是小组标识、口号和名称等。组织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和决定本组的名字与口号等文化符号,采用特殊的文化仪式使其达成共识,强化他们的身份感与归属感。并充分借助教室的文化墙,把班内各个小组的成果、目标与口号等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出来,目的是鼓励他们形成团结合作的心态。而且小学班主任应鼓励各个小组自主建设组内制度,制定奖励与惩罚机制,以此激励或制约本组成员。同时,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升华本组文化,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与开展活动评比。在小组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与统筹作用,既不能够让各个小组互不交往或势不两立,也不可以使各个小组内部太过松散,最大限度地在小组找到个体发展与集体进步之间的契合点。当然,教师要借助主题班会的优势,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与心理辅导活动,促使整體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好本职工作。

四、 明确小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小学生思维意识不够成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习惯十分重要,这是一个长期任务。小学生除自身锻炼交际能力与学习习惯之外,教师需刻意增强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教师应当明确小组合作任务,在任务和作业设置方面,多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才能给完成的学习任务,像社会与科学中的课外调查,体育课堂上的小组训练,语文中的合作写作,及数学中的合作解题等。当小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之后,将会找到清晰的前进方向与努力角度,在潜移默化和日积月累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学生学习完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后,教师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合作设计对话,包括介绍家庭成员、朋友外貌、购物、问路和旅游等,使其在组内交流、练习,将所学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合作形式将对话表演出来。

五、 科学优化评价机制,升华合作学习效果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小组成员的一起努力,一定要充分发挥出所有成员身上的潜力与潜能,追求的是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同步实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成员属于一个共同学习体,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目标。这表明要建立一个促使整体学生在小组内,不仅要个人努力,还需乐于主动同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科学制约机制。为此,小学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整合,把小组个人学习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融合,以此为基础构建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的良性机制。同时,教师应采用小组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机制,让小学生意识到小组成员属于一个共同学习体,个人学习目标应当以集体目标的实现为依托。为避免出现小组歧视或个人主义现象,教师需对个人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恰当评价,如:个人在合作学习中的独创性、积极性与参与度,在小组内相互树立榜样,引发组内竞争,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避免出现依赖心理,借此升华合作学习效果。

六、 总结

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小学生合作探索知识是奥秘,全力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小学生获得共同进步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楚洁.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J].时代教育,2018(7):210.

[2]闻佩瑾.探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华夏教师,2018(7):62.

[3]席晓东.浅谈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捆绑评价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7):118.

作者简介:

柳健月,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