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时间:2024-05-09

摘 要:本文从几个教学案例入手,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疑问,关注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即本质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思考,关注概念的本质。用学生的角度观察,思考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数学学习的那道门。

关键词:核心素养;本质;绝对值;解方程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王尚志教授在2017年提出的关于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既包括外显能力,同时还包含内在思维品质。例如,在数学方面,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或解答一个题目,但不同人对解决问题的理解深度是有差别的。前者体现出能力,记忆或模仿也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后者反映出思维品质,内在地、持续地发挥作用。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关注每一名学生,平等地看待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用学生的角度观察,思考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数学学习的那道门。

初一教学中,讲到绝对值的概念,教材有这样的一道题,已知|x|=2,求x的值。很多学生只得出x=2,漏掉了x=-2这个解。教师应该反思,为什么这么多学生会漏解?在教学中有什么讲不到位的?对刚进入初中的初一新生怎么講解更合理?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有关“绝对值”教学材料。发现初一学生因为年龄特征的影响以及认知水平的不足,思维常常会出现不严密现象,总把“粗心”来掩饰思维严密性的不足。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数学概念不清晰,思维不严密造成的,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概念,定义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思维严密性的基础。针对这个错误,要引导学生注重“绝对值”概念。逐字、逐句理解“绝对值”的内涵和外延。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例出发,数形结合,阐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轴上,有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引导学生画出数轴,然后在原点的两侧寻找到原点距离等于2的数,即2和-2;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突破、领悟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即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引导学生求出|2|=2,|-2|=2,从而帮助学生理解|x|=2这题有x=2和x=-2两个解。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同题异构的教学活动中,两位教师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讲解很仔细,很到位。强调了去括号,移项易错点,通过课堂大量的练习和教师的讲评,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坐在后面听课,总感觉缺点东西,让学生不断地机械化地模仿训练,是不是失去了教学的本质,学生能理解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吗?当看到一位同学在黑板板书这道练习题时,越发有了这种反思。

教学中要告知学生解方程的实质,就是求得x=a,怎么得到x=a,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应该是一种手段,一种办法,比如移项是等式基本性质的简化,去括号的目的就是把未知项和常数项分开,是靠近x=a的一个步骤。其实解方程的办法是多样的,是利用化归思想,将方程转化为x=a的过程,我们教学中要强调解方程的实质,就可以防止学生误以为解方程就那几个步骤。到了初三,部分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会出现类似的错误:x2-2x-3=0,x2-2x=3,结果做不下去了,其实这些学生就是被移项中毒了,如果学生了解方程的实质,学生就会明白要求x,就要降幂,而移项不会降幂,把方程右边的二次三项式转化为两个一次多项式的积,或者两边开平方都是降幂的好办法,这样学生容易想到因式分解法、配方法等。

作为基层的一线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当秉承这样的基本理念: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关注教学内容的本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是思维的体操。

作者简介:

谢淮光,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高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