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4-05-09

摘 要:“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那么,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们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架构,不容置疑,就是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给孩子们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使教学活动不再枯燥无味。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阐述,信息技术手段的主要功能是“向孩子们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形等并能灵活选择和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景,能为孩子们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交流”。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既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工具,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既能培养孩子们的技能,又能开发孩子们的智力,最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空间感知

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关于空间观念,新课标中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刻画描述的:“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能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孩子们需要达到的目标的要求。空间感知和空间观念的形成需要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演示。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的相互转换来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中有这样一个练习:

我首先让孩子们猜一猜,这个图形是由几块小正方体拼成的?然后再利用信息技术动画演示,让孩子们感受看不见的正方体如果不存在,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在动画的视觉感受中让孩子们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虽然孩子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但一年级孩子们认识的时候是借助实际物体,将物体转化为形体,只是建立了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体的空间概念。五年级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一个转化过渡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转化过程,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再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演示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再演示把两个半圆都平均分成16份,接着让孩子们想一想,这样继续分下去会怎么样?我这样做适时地给孩子们建立了空间观念,然后再通过动画演示把原来分开的两个半圆拉直交错拼好,紧接着让孩子们再想象如果这样无限制的分下去,那么拼成的图形会是一个怎样的形状?又一次抓住时机培养孩子们建立了空间观念。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容易的接受会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事实。这样孩子们也就会轻而易举地接受圆的面积就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接着再引导孩子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不攻自破了。

二、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模型思想

《课程标准(2011版)》顺应时代的需求,将模型思想作为数学基本思想之一,明确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孩子们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模型思想是新课标新增的核心理念之一。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要真正使孩子们有所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从相对简单到相对复杂,相对具体到相对抽象,逐步积累经验,掌握建模方法,逐步形成运用模型去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是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不同学段的课标要求,逐步渗透模型思想。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例2中,利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动画演示喜羊羊和美羊羊的见面的情景图,故事引入,首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边讲故事,边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 的情境图,把情境图上的内容换成喜羊羊和美羊羊参加聚会要穿衣服的这样一个故事,从而引出了一共有多少种穿法?这样的情景展示,孩子们就会主动帮助喜羊羊和美羊羊解决问题,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了,孩子们在一种宽松、有趣的氛围中自觉投入学习,然后自己拿学具动手摆一摆,从而很轻松地建立了搭配的数学模型,即发展孩子们的思维,又很巧妙的渗透了模型思想。

三、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给孩子们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和思维发展的空间。计算机的动画、声像功能将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媒体刺激孩子们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圆的面积》中的外圆内方的圆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外圆内方的图形。接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各组展示(题中只给出了圆的半径是6厘米)。在展示过程中,有一个小组讨论的计算结果是这样的:6×2×2=24(平方厘米),这时我还没来得及问为什么你们组有这样的结论时,坐在下面的孩子们就已经炸开了锅。有孩子们大胆地问你们为什么要6×2,再×2又是什么意思呢?台上讲解的孩子们愣住了,然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接着又有一个孩子突然问,为什么不直接用6×3來计算呢?这时候我顺势利用动画演示,让孩子们边看边理解分析问题的实质,不仅给孩子们建立空间观念创造了素材,还适时地发展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无疑是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多样,也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赵国,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新营乡黄坪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