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 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就要结合物理学科的客观属性和学科活动特点,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能力;探究式
在初中阶段,无论什么学科,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此,就物理学科而言,要将这一点加以落实,目前,主要的做法是优化他们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
一、 适时发问,激发欲望
上物理课,尤其需要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安排设计一定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物理教材当中,编排有大量的实验课,作为教师,我们就要认真围绕这些实验项目,精心设计方案。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给做好。可以说,这是我们上好物理课的基础性工作。由此可见,认真是我们应有的态度。那么,对于这些实验活动而言,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在当前情况下,笔者认为,要做出最好的选择,这就是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因为,這样的情境的创设,很容易将学生的学习欲望,给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汽化和液化”这一节,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活动。这一实验活动,乍看上去,很不起眼,处在可做可不做的系列之中。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对这一活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一活动,如果开展好了的话,作用非常明显,意义不同一般。这一实验活动就是“观察水的沸腾”。我们都知道,这一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之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要让他们直接对这些形象进行观察,又显得不是怎么容易的事情。为此,在开展活动之前,笔者先是让他们自由地描述一下这一物理现象。要求是看看谁能够说得全面。从当时的学生描述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能够讲出很多现象,但他们大多数所描述的现象,只是停留在一个层面,这就是水面上的所见。这时,如果我们教师适时地抛出这样的一些问题,比如水的内部又是如何呢?观察时,我们到底应该把目光放到什么地方呢?这样的设计,就会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原来自己的观察太表面化。而这一意识,也就充分地表明,他们的探究欲望,已经被激发出来了。
二、 贴合特点,引领创造
从物理课本身来说,其所涉知识,大都是抽象的。特别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物理课也有一大优点,这就是很多知识,只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就可以掌握了。这时候,作为教师,应该想到这一问题,这就是我们该怎样去激发和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呢?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氛围。为此,具体来说,我们应该这样做,一是,给他们必要的而又充足的空间,二是,要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进行越界的思考,让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结论,比如教材上的观点,教师的阐述性语言,其他同学的发言等等,提出异议。
关于“认识水循环”的教学,笔者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学生巧妙地置于大自然之中,让他们对水循环进行深入地观察,在此基础之上,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认真而又细致地审视。待这些做到比较到位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对有关内容,还有之前所开展的一些活动进行逐一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进行系统的总结。做完这些之后,然后再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空格部分。这样,学生就通过水的三态变化的有关知识,以小见大的,来解析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
通过这些,学生就能感悟到大自然的奥妙。而这时,如果我们就此作一停顿,这也未尝不可。但是,这样会让我们失去一个绝佳的教学机会。而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向学生强调,让他们认识到关于水,其三态的变化,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而这时,如果我们再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设想,可能效果就会更不一般,更加理想。
三、 管控过程,树立意识
就学习活动而言,多数情况下,它是靠学生的共同力量来完成的。而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合作学习方面。我们都知道,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势必要有一定的分工。有了分工,其实,也就意味着,学生都会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项目。事实上,这样做,也就解决了我们惯常所碰到的一个难题。这就是,这很好地解决了我们教师很难做到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问题。因为,这样做,是真正照顾到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事实上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具有的鲜明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多开展合作性的学习。
关于“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教学,就非常适合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首先,我们要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将学生分成适量的学习小组(具体数量要根据班级学生数等方面来确定),让他们提出具体辨别两者的方法。在活动当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已经提出的有关方法,进行比较。而这个活动的操作,也应该是靠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当然,有了比较,就可能涉及方法的好与次问题。但是,无论怎样,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哪种方法好”或者“哪种方法不好”,这实际上是没有确定的标准的。因此,我们要明白,我们让他们进行交流,目的无非就是要让他们树立应有的意识。
综上所述,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引领学生,让他们进行有价值的自主学习。这种自主能力,需要在课堂培养。而有了这种学习能力,将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注入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徐梓.“经典教育应‘循序渐进”[J].师资建设,2017(6):22.
[2]浦家齐.“抓好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J].教育情报参考,2007(6):11
作者简介:
杨威,江苏省新沂市,新沂市高塘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