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卡尔·波普尔将批判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提出关于批判的10个命题:理性主义传统的本质是批判;批判态度是科学的、合理的、理性的态度;科学的实质是批判;批判的主要手段是批判性讨论;逻辑是批判的推理法;批判性论证是“第三世界”的重要成员;批判和创造不可分割;批判是知识获取和科学进步的途径;批判促进个人成长;检验断言与其来源的关系需要批判。
关键词:卡尔·波普尔;批判;批判性讨论
波普尔是少见几个把批判(criticism)抬到至高无上地位的思想家之一。在《猜想与反驳》和《客观知识》书里,他不仅使用了criticism,critical thinking 和uncritical这些词,还使用了大量由critical和criticism构成的词组。他对批判的论述,可以概括为10个命题。
一、 批判是理性主义传统的本质
波普尔说,西方文明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是从古希腊继承的“理性主义者传统”,而他所倡导的批判理性主义只不过是给康德批判哲学加了点睛之笔。批判的、冒险的理性主义——发现的精神,与狭隘的、防卫性的信条相对立。在宗派中没有批判性讨论,主要运用断言、教条和谴责,而不是用论证捍卫其学说。希腊哲学惊人的自由和创造性可用一个传统的兴起解释:允许或鼓励各个学派之间进行批判性讨论,更令人惊讶的是,还允许和鼓励一个学派內部的批判性讨论。大胆猜测和自由批判的传统主要发源于伊奥尼亚,苏格拉底认为凭借批判性讨论探求真理是最佳生活方式。这个传统创造了理性或科学的态度,也创造了西方的文明。虽然这种传统在两三个世纪后丧失了,但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经过伽利略,这种传统又重新被发现并自觉被复活。这种批判性讨论的理性主义传统以追寻真理为目的。
理性主义者就是准备挑战和批判包括他们自己传统在内的所有一切的那些人,是试图靠论证(argument)而不是暴力做出决策的人。他宁可选择用论证说服他人未获成功也不愿靠武力、威胁或说服性宣传(persuasive propaganda)的压服夺得成功。这种合乎理性的态度以理智谦卑为前提:我认为我对,也可能我错你对,但不管怎样让我们开始讨论,这样要比各自只是坚持己见更有可能接近正确的理解。由此看来,理性主义者的含义不外乎就是秉持这样一种态度:合乎理性的讨论总是需要每一方必须愿意向对方学习。理性主义者的批判能力或理性都应归之于与他人的交往,因此,他往往认为人根本上是平等的,理性纽带把人们联结在一起。心甘情愿被“牵着鼻子走”是缺乏批判的典型例子。波普尔警告说,假若将过多的善和过少的理性批判相结合,那就会变成十分危险的东西。自觉采取批判态度去解决问题是理性态度或理性的最高形式。
二、 批判态度是科学的、合理的、理性的态度
波普尔指出,与科学传统不同,科学传统不仅将其理论传下去,同时也将对这些理论的批判态度传下去,敦促对它们进行讨论和改善。教条思维和批判思维(教条态度和批判态度)的分水岭在于,教条态度甚至对反驳不闻不问,批判态度则准备通过检验、反驳、证伪而改变理论。这意味着可以把批判态度看作是科学态度,把教条态度看作是伪科学态度。批判态度自觉设法让我们的理论、猜想代替我们自己去经受适者生存的竞争,而教条态度会凭借排除我们而排除我们的假说。批判态度就是为发现理论的弱点并加以改善,积极开展自由讨论的态度,是合理的和理性的态度。
批判态度的主要武器是论证和观察——利用观察支持论证。科学的合理性无非是由某个时代的科学理论的批判的和进步的品格,即对它们声称比竞争者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进行争辩这一事实所构成。波普尔凸显“理性讨论”和“批判的”这些词语旨在强调理性态度等同于批判性态度,“批判的”是“合理性”的最佳同义语。无论我们何时就一个问题给出怎样的解答,关键都在于我们应该努力尝试推翻我们的解答而不是保卫它。只有当我们尽可能清晰陈述了问题,用十分确定的形式(即可以批判地讨论它的形式)提出相应的答案,批判才会富有成效。波普尔说,如果你对我试图用试探性断言加以解决的那个难题有兴趣,你就可以用尽可能严厉的批判来帮助我;如果你能设计出可以反驳该断言的实验性检验,那我就会欣然尽我所能帮你反驳它。爱因斯坦与阿米巴的主要差别在于,爱因斯坦自觉追求消除错误,力求清晰而不含糊地表述他的理论,自觉地批判自己的理论,发现谬误,试图推翻自己的理论。
三、 科学的本质是批判
可批判性是科学的识别标准。批判性讨论的方法是最“合理的”,这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本质是批判的。正是经验反驳的可能性使经验的或科学的理论显出其特色。我们的任务是对相竞争的理论进行检验和批判性审查。对于经验科学,批判性思维本身仍是我们的主要工具。只有当观察适合于我们的批判性讨论时,才能利用观察。如果我们把一个理论看作对一组问题提出的解答,那么,这理论立即就适合于作批判性讨论。甚至对所谓不可反驳的理论进行批判性讨论也完全是可能的。科学方法就是大胆地推测并巧妙而严峻地尝试反驳这些推测的方法。科学方法或批判方法对错误采取批判的和建设的态度,科学家自觉而谨慎地设法揭示错误,为的是搜寻论据(包括设计最严格的实验性检验)反驳其理论。波普尔感到,对一个自由主义者来说,让各种自由主义的理论经受透彻的批判性审查最重要。对于借助于规律和解释性理论来解释世界而言,试错(method of trial and error)法即猜想和反驳的方法是最理性的程序:大胆提出理论,竭尽所能表明它们是错误的,如果我们的批判性努力不成功,那就暂且加以接受。
四、 批判的主要手段是批判性讨论
波普尔心目中的批判性讨论,当然是那种用观察和实验对我们的理论进行检验的讨论。这种批判性讨论试图解决批判性论争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甚至认识论和逻辑理论也都可能是对宇宙论问题和宇宙理论的批判性讨论的产物。尽管我们的每一假设都会受到挑战,但批判性讨论总有共同出发点,同时对所有的假设都提出挑战是完全行不通的,怀疑一切容易导致中断批判性争论。针对所讨论的特定问题,人们总是共同承认一些不成问题的东西——背景知识,当然背景知识有时(非批判地接受它引起了困难)也可能被挑战。批判性讨论并不是只能在具有共同语言、接受共同基本假设的人们中间才有可能进行。只要乐意向讨论的对方学习,包括真诚地希望理解他想说的话,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讨论各方的背景越是不同,讨论却越有成果。因此,讨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竞争观点的多样性,我们也不必为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发了新问题而感到遗憾。哲学家的一个任务就是研究科学的批判方法。
五、 逻辑是批判的推理法
逻辑学是寻求真实而信息丰富的理论的批判工具。批判在于寻找矛盾和消除矛盾,是促进我们关于事实世界的知识成长的主要工具。对于批判方法,逻辑论证、演绎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在于,只有通过纯演绎推理才能发现理论的意涵,從而有效地批判它们。批判可以从某一理论推出的比较间接的逻辑推断中找出理论的弱点,这便是纯粹逻辑的推理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逻辑规则保证从逻辑上较强的前提将真传递到逻辑上较弱的结论,反过来,谬误从结论传递到前提,因而逻辑成为合理批判的工具——反驳的工具。
六、 批判性论证是“第三世界”的重要成员
按照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客观知识的世界是人类创造的最重要的一个世界,一个基本自主的世界。客观知识(比如科学知识)由猜想性理论、开放性问题、问题情境和论证构成。这个世界的最重要成员是批判性论证(arguments),以及所谓的讨论状态或批判性论证状态。与认识论相干的是科学问题和问题情境、科学讨论、批判性论证,以及证据在论证中所起作用的研究,也研究科学杂志和书籍,研究科学论证中的实验及其评估。随着语言的论辩性(argumentative)功能的进化,批判成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工具。语言、问题的阐述、新问题情境的出现、竞争的理论,以及以论证的方式进行的相互批判,都是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从某个问题出发,提出一个尝试性的解答或尝试性的理论,经过由批判性讨论或实验检验组成的消除错误的阶段,新问题自发从新的关系领域中涌现出P1→ TT→ EE→P2是借助于系统的理性批判、通过消除错误使知识发展的图式。
七、 批判和创造不可分割
探求真理至少需要想象力、试错以及批判性讨论。只有勇于革新的闯劲由其批判审查的严肃性来控制,它才值得赞扬。为防止理论创造的自由和大胆有失偏颇,所以用自我批判和我们所能设计的最严格的检验对它加以控制。经验是创造性的,它是由严肃的批判和严格的检验支配的、自由、大胆和创造性的解释的结果。通过批判的检验方法,科学的严密性和逻辑便从这里渗入了经验科学。学习的过程和主观知识的发展过程,是赋予想象力的批判过程。我们超越自己的时空环境的方法是:试图考虑超出我们经验的环境,即对那些我们看来似乎是被“约定的”或作为“习惯的”、具有普遍性或结构必然性的东西进行批判;试图发现、构造、发明新的情境,即检验的情境、批判的情境;并试图找出我们的偏见和习惯假设,挑战它们。哲学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提出富于想象的同时又是论辩的和批判的理论,最好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
八、 批判是知识获取和科学进步的途径
作为出发点的常识加上批判性论证(critical argument)具有重要性。任何常识的断定(常识的背景知识)随时都可能受到批判和挑战,那些扛不住成功批判的断言被抛弃。虽然出发点是常识,但获得进步的主要手段是批判。波普尔把常识的批判哲学与以前哲学家观点的不同概要成9点,其中有6点提到批判。“怀疑”(Scepsis)一词完全可以被解释为“批判性探询”(critical inquiry)。只要我们彼此倾听意见,互相批判,就能越来越接近真理。依靠批判他人和我们自己的理论或猜测来发现和消除错误,这就是继承古希腊的一种态度和传统的“批判理性主义”的立场。科学的开端是对神话和巫术技巧和实践的批判性讨论。在伦理学、道德知识领域,康德的自主原则与此接近:我们不必将权威的命令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而是要批判地判断、自己批判决定遵从它是否道德。我们的科学知识是通过猜想而进步的。这些猜想受批判的控制,就是说,由包括严格批判检验在内的尝试性反驳来控制。某一时代的“科学”无非是那些表明对批判有强大抵抗力的理论,以及在某一时刻比其他已知理论更接近真理的那些理论。如果我们尊重真理,那就要坚持不懈地通过不倦的理性批判和自我批判来寻求真理。批判和检验齐头并进,批判推动知识进步。
九、 批判促进个人成长
正是通过理性的相互批判,人能逐渐冲破生物学释放信号世界的主观性,突破他自己的想象发明的主观性,以及这些发明可能部分地所依赖的历史事件的主观性。理性批判和客观真理的标准使知识结构进化,接受它们给每个人带来了尊严,使其在道德和理智上都有责任感,使其不仅理性地活动,而且对相互竞争的各种理论进行思考、判定和鉴别;可以使其领悟到,他的成长归功于他人的批判,而合理性就是准备聆听批判。理性批判甚至可以帮助人们超越其动物般的过去,随之也超越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这就是我们的精神成长和超越自身的方式。由于人文主义关心人类精神的成长,人文主义的传统就是批判的和合乎理性的传统。无论我们最有力的批判是否成功,我们都能获益良多。科学批判常常让我们理论的灭亡代替我们的灭亡,在我们的错误信念导致我们自己被消灭之前把错误信念消除掉。
十、 检验断言与其来源的关系需要批判
检验断言与其来源的关系,涉及批判性思维对观点“考察来源”的问题。波普尔指出,没有历史学家会非批判地接受文献的证据。因为涉及一系列难题:真诚性、偏见、更早来源的重建、是否事件发生时该作家在场、作家可能说谎,等等。这并不是历史学家特有的问题。同样,对于法庭上极为重要的所谓的目击者或证人,他们可能经受盘问,因为他们常常犯错,实验表明结果惊人。渴求如实描述某一事件的证人倾向于犯许多错误,尤其在这样的情况下:急促发生的某些刺激性事件,暗示某种诱人解释的事件(该解释多半让解释者扭曲实际看到的情况),等等。波普尔认为,诸如此类的知识来源不具有权威性。实际上,这些知识来源所遇到的难题,再往前走一步,就能转换成批判所谓“证人证言论证”的批判性问题,而这正是批判性思维在合情论证评估上的体现。
我们从波普尔关于批判的这10个命题中得到的基本教义是,criticism和critical等只能译为突出怀疑、悬置、否定、批判和反驳的“批判(的)”。
参考文献:
[1](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42-144,211-215,217,502.
[2](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72,495,505,507-509,523-524.
[3](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59.
[4](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70-72,74.
[5] Karl Popper.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M].London:Routledge,2002.
[6](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7.
[7](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6,259.
[8](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86.
[9](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6,73.
[10](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22,236,340,502-503,265,478.
[11](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35,329.
[12](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72,91.
[13](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15,119,126-127,129-130.
[14](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15,275,502.
[15](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58,163.
[16](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6,106,111-112.
[17](英)卡爾·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2,22,37,260.
[18](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548.
[19](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60,272-273.
[20](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33-34.
作者简介:武晓蓓,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西安创新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