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中国的扫盲运动(二)

时间:2024-04-23

刘善文

扫盲运动有如星火燎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为了把更多的迫切要求学文化的人组织起来,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被创造出来:工厂的“车间学校”,煤矿的“坑口学习小组”,运输队的“火车队学习小组”,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等等。“以民教民,能者为师”;“教师条件很平常,识字就能教文盲”;“扫除文盲人人有责,教人识字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亲教亲,邻教邻,夫妻识字爱人教爱人,儿子教父亲”;“农闲多学,农忙坚持学,休息期间拼命学”;等等口号迅速响彻全国,使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片“读书声声响,处处是课堂,互教又互学,师生大家当”的热烈场面。

扫盲运动刚刚开始时,学校是临时的,老师是业余的,教材也五花八门。由于条件所限,扫盲运动开始后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每个省市甚至县乡都有自己编写的扫盲教材。扫盲教材与小学课本的内容有着很大差别。虽然各地的扫盲教材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构都差不多,由课文、生字、课后练习几部分组成。而拥护共产党、爱祖国、反封建、愛岗敬业等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虽然这场全国性的扫盲运动在后期的“大跃进”中出现浮夸虚假现象,但扫盲运动毕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64年,全国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的同时,也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扫盲运动,是新中国的一次文化建设高潮,不但在文化上使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打开知识文化的大门,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解放,而且为广大人民通过技术革命改变城乡落后面貌、缩小三大差别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打下了文化基础。如此大规模并卓有成效的扫盲运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