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发展研究

时间:2024-05-09

摘要:国内外对大学生社会支持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群体中的同伴支持,教师的工作支持,以及家庭亲属的家庭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以便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资料。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一、 引言

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处在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在面对来自社会、生活、心理环境的压力时,他们往往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自卑、多疑、压抑等不健康的表现,严重的甚至造成自杀或他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被关注。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早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地调节和促进作用,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因此,研究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是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下,由大学生个体(被支持者)及其周围与之相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大学生个体与这些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支持性的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具体由学校、国家的制度化支持,社会各界非制度化支持,大学生群体中的同伴支持,教师的工作支持,以及家庭亲属的家庭支持构成。大学生除了从支持者身上获得客观的、可見的实际支持,如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等;还应获得主观体验到的情感支持,也即大学生感到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

二、 典型案例分析

1. 案例一:高校学生心智不成熟伴随社交恐惧典型案例

小P,浙江某高校2015级学生,因父母在他小时候就离家经商,小P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小时候性格活泼,成绩优异。直到初中时期,经常被其他同学欺负,并带有身体上的伤害,久而久之,小P内心产生了变化,成绩也一落千丈,曾高复两次。2015年入学后,定期看心理医生,医生鉴定为心智不成熟,性格上比较孤僻,建议小P待在学校或社会环境中多与其他人接触。事实上,小P不喜欢与其他人交流,不论做什么事都是独来独往。据其室友反馈,他经常一个人在寝室看球赛,偶尔还自言自语,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状况极差。辅导员找其谈心,每次都站在两米开外,一副恐慌的样子,也从来不正眼看老师的眼神。此外,性格比较暴躁,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经常摔东西并且敲打自己,责怪自己。

小P的问题来源于多方面,一是家庭环境,从小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缺乏正常的完整的来自家庭的关爱,心理容易发生种种扭曲,与人交流困难,自我封闭。二是曾经被同学欺负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心理创伤,性格叛逆、情感脆弱,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产生了社交恐惧。像小P这样的学生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容易产生障碍。但他又排斥师生沟通,学校的心理辅导对他来说也是形同虚设。因此对待此类学生,必须采用“特别”的方法和途径,以“特殊”的心理教育来引导他,让他懂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目标。

2. 案例二:高校学生失去亲人的典型案例

小W,浙江某高校2015级学生,2016年2月某日,其父亲突然去世,葬礼现场,小W给辅导员打电话,泣不成声。开学后,小W变得有些沉默,但很多时候又看到她和同学说说笑笑的样子,她似乎更加认真努力地在学习,只是偶尔还能看到她的微信朋友圈里思念父亲的只言片语。

学生亲人突然去世,事后容易变得敏感、内向、孤独,不论在学业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有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他们习惯了父母亲人的呵护,对亲人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一旦亲人去世,他们外在的支撑力量会严重弱化甚至消失,内心就会产生恐慌和无助。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他们又认为自己已经成熟,必须在别人面前显得坚强,往往表现得若无其事。内外对立的强烈反差加剧了他们心理的煎熬,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较大影响。作为辅导员,必须重视偶遇重大变故,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不能被学生表面的坚强所迷惑,而忽视他们内心的脆弱。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入手,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三、 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从本研究的两个案例可见,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容易导致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这即是心理危机。除了必要的心理危机援助,还应发挥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1. 同伴支持

同伴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补充,对于心理健康服务形式的拓展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寝室及班级氛围对学生个人的情绪调整非常重要。对于性格孤僻、情绪容易失控的学生,一定要多加理解和关注,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都不好,加上容易冲动的性格很容易有一些过激的行为。教师要唤起更多的学生对此类学生进行关心,引导班级同学宽容对待每一位同学,尽可能带动每一位同学参与团队活动,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感到生活充满阳光。

2. 教师工作支持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加强与问题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化人,让他们感知到善意和温暖,有利于将其情感引向正确的轨道,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注意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正确的方向,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发展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必要时可以有针对性的优先提供便捷的信息和机会,帮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力求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自我要求,并且进行重点培养,以期在班级中树立优秀典型。

高校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各具特色的学生,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都存在差异。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老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应该爱满天下。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应在一个和谐、自然的氛围下,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于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可以采取对等方式,安排专门的老师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各方面的情况,让他们在学校多感受一份温暖。

同时,要全面了解与考察学生的特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让他们展现自身的优势和才能,并给予及时的肯定。要创设活动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增进与其他同学的友谊及社会交往能力。

3. 家庭亲属支持

在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支持中,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对其言行与心理的形成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血缘上来看,家庭是大学生最基本和亲密支持的源泉。人的幼年成长阶段是个体人格塑造和心理机制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者的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人的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对于高校学生的父母来说,要学会对孩子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做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提高其自我意识。把子女当作朋友,平等的进行交流、谈心。全面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察觉他们遇到的障碍,并帮助子女脱离困境,获得快乐。学生的亲属也应给予孩子较多的心理支持,使他们获得心理支撑,获取充足的心理力量。

四、 总结

水满则溢,越是封堵的情感世界,在爆发时破坏力越惊人,越容易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如何让学生把握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从而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同时体察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为川者决使之导”。既是此理。

社会支持给予的爱和宽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心理问题的学生正确认识亲人、师生、同学的关系,并学会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合作与竞争、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与支持,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杰.中国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09(07):7.

[2]李小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4):97.

[3]严标宾,郑雪,邱林.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3(9):22-28.

[4]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3):3-8.

作者简介:

钱婧婧,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