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问”到点子上“学”得一级棒

时间:2024-05-09

摘要: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些不良趋势:改变之前的满堂灌为现在的满堂问。一节课40分钟,启动一问一答式,教师问的琐碎,无效;学生学得无聊,被动跟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不舍得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走过场,“回答”无惊喜。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教师就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提的问题要注重趣味性;提问方式,层次要分明;力争做到“问”到点子上,“学”得一级棒。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有效

大家都知道一节40分钟的课占据最多时间的就是师生问答,恰当的提问,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灵机一动,偶然想出来的,而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钻研教材,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精心设计出来的。问题要问得恰到好处,问得具体,问得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那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才能实现的。课堂上的提问是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才能起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 问题导入,注重趣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开始——导入环节可是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关。教师要充分应用有效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心理铺垫,而设置“问题情境”是一种常用的导入形式。这个“问题”最好具有挑战性、发散性,最好可以“一题多解”,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展开讨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系数,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采用猜谜、游戏、小竞赛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问的有趣,孩子们也一定答得积极,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个信封袋,告诉学生里面藏着不同的图形,猜猜是哪些?这个开放式的问题一丢下去,学生就七嘴八舌的回答。接着教师让孩子们通过分类、观察、比较发现四边形按平行边的组数可以划分为三类:平行四边形,梯形、不规则的四边形。之后教师又拿出一个更大的信封,只露出图形的一小部分,又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陆续有不同的发言,有错也有对,在互相补救过程中加深对各类四边形特征的理解。教师慢慢地把图形从信封中抽取出来,孩子们发现居然是长方形,紧接着教师追问:现在这个长方形应该归到哪一类?孩子们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最后经过激烈的辩论,一致认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应该归入第一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深入理解,不断地提出疑问,解答疑问,体验到独立思考的乐趣,思维的变通性和独特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 问题搭桥,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为其提供大量思维素材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性材料。而教师的问题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操作、思考,认知水平逐步由感性向理性推进,从而发现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中,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学生边看动画片边收集孙悟空金箍棒长短的数据:0.008米、0.08米、0.8米、8米。接着让学生自主观察、汇报。有些学生只从上往下观察或从下往上观察。这时,教師可引导提问:“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小数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交流,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

三、 提问方式,层次分明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问题难度要适中,更要把握好尺度,如此这般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在相同的问题情景中,所提出的问题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考虑提问是否能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再去设计问题。提问的方法很多,按其层次和作用可归纳为四种:一是复习型提问,即在讲课之前提问已学过的内容,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二是引导型的提问,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引导学生由旧知向新知的过渡。三是重点性提问,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讲到重点的地方就必须提问,一方面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提问让学生对问题了解得更清晰。四是总结性提问,即在新课结束之后,要提出这节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要掌握哪些关系等等问题。这些提问内容较多,可灵活运用。但是课堂提问要讲求渐进性,先易后难,由表及里,不断加大难度,把思维引向深入。一个问题可能分解成几小步,每一步的提问都要恰如其分,提问既不能次序颠倒,又要前后衔接,使每一个问题都能恰到好处地起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

四、 提问技巧,精心设计

众所周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提问时要突出重点,不能处处设问。如果老师不停地问,学生只能疲于应付,难以自主学习。况且问得太多,会导致重点不突出,关键问题反而不能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效果大打折扣了,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精心设计,问题要合理、巧妙设疑,根据儿童的心理,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学“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教师利用实验操作,让学生真实感知到,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投入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课伊始,教师就抛出了阿基米德巧测皇冠的故事情境,提问:故事听懂了吗?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其中隐藏的数学秘密你知道吗?问题一抛出就得到学生们热情的回应,各种猜测,阐述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动手实验,验证各自的猜想,讲评反馈环节,一个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归纳出“不规则物体体积=排出的水的体积”,此法为“排水法”。这时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如果水没有溢出来呢?又可以怎么求体积?如果容器上没有刻度呢,又该用什么方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吗?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逼近结果,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这样的巧妙设疑,不仅让学生增长了知识,还不受课本知识的局限,对培养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随着课堂环境的变化,课堂提问活动就会表现出更多的灵敏性和独特性。教师只有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精彩不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伊恩·史密斯.剑桥教育学习性评价丛书:提更好的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译),2011.

[2]叶炉斌.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

[3]李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读与写,2015(03).

[4]国占岭.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J].学周刊,2016(02).

作者简介:

张艳,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交通路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