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想腐”的关键是重塑社会价值观——本刊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廉政研究室主任蒋来用

时间:2024-04-24

执行_ 本刊记者(发自北京西城)

“不想腐”的关键是重塑社会价值观——本刊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廉政研究室主任蒋来用

执行_ 本刊记者(发自北京西城)

蒋来用

中央领导提出,要让各级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力度越来越大的形势下,“不敢腐”“不能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效,或者说让人们看到了风清气正的希望。但是,要怎样才能让领导干部发自内心“不想腐”,仍然是社会各界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廉政研究室主任蒋来用就这方面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蒋来用认为,要让领导干部“不想腐”,关键在于重塑社会价值观,一方面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蔓延势头,另一方面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弘扬廉洁文化,做到德法相依。在重塑“不想腐”价值理念的同时,需要强化腐败后的成本代价和制度的管理约束作用,强化“不敢腐”“不能腐”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从传统文化汲取“不想腐”的价值观

记:中央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想腐”。无疑,让领导干部“不想腐”,除了法治,还应该有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哪些让人“不想腐”的因子?

蒋:廉洁是中华传统文化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崇尚廉洁,自古以来为先贤所倡导,历朝历代为社会所认同和推崇。中华传统文化认为,腐败乃小人所为,与君子之道格格不入,为君子所不齿,非君子所为。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蔓延势头;另一方面要主动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做到德法相依,重塑社会廉洁价值观。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强化党员干部修身养德教育。任何民族价值观的建构和塑造都脱离不开本民族的历史。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深深植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生生不息,从未间断,蕴含丰富的廉洁元素,可直接成为廉洁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珍贵素材。《论语》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道德经》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和宗教门类繁多,观点主张千差万别,但“大道”方向却比较接近,都鄙视和反对贪欲私心,主张君子当以“天下为公”作为奋斗方向,而不图一己私利,以修身克己为必需功课,而不沉沦于声、色、货、利。腐败是以权谋私的行为,最大特点是贪利性。古人说,“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在其利心则一”“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腐败的源头在于内心的贪欲。鼓励和倡导人们当君子,勿做贪财好利的小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

记:您认为该怎样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蒋:君子取财有道,不能以背离道德的方式发财聚财、恋财贪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尊崇和宣扬“君子之道”,坚持立人固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倡导无私仁爱、廉洁情怀,引导社会培育积极向上的浩然正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度重视诚心修身,用道德教化的方式来化人育人,培育正确做人的核心价值理念,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使人打消腐败的念头,对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应成为重塑社会廉洁价值观的重要养分。

社会廉洁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要挖掘整理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将传统文化精华转化为党员干部道德实践的重要材料。“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中国传统的克己修身思想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具有继续挖掘运用的潜力和价值,需要结合新形势新实际,广泛传播修身理念和价值,不断丰富省察克治内容,完善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创新修身教育形式,将廉洁意识观念入脑入心,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大力反腐才能促进干部“不想腐”

记:现在一些官员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在面对反腐败斗争时采取“消极抵抗”手段,您怎么看待这种不正常现象?

蒋:高压反腐态势下,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出反腐导致“士气低落”,有的干部抱怨“为官不易”,调侃“官不聊生”,这些抱怨的背后其实是扭曲变态的价值观和权力观作祟,是一种想维持不正常利益的病态需求和渴望。他们对中央的反腐决策说三道四、满腹牢骚,但迫于形势,暂时收敛,等待观望,希望风头一过又继续“自由轻松”用权。

重塑廉洁价值观,必须掌握话语权上的主动,及时有力批驳各种奇谈怪论、歪理邪说,同时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方式,对发表与中央反腐败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严肃批评教育,对错误观点言论敢于“亮剑”,让滥用权力、作风不正的官员收手,防止混淆视听,污染社会廉洁风气,阻碍社会廉洁价值观的形成。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逐步消除羡腐、从腐的不健康社会心理,让想腐败的人心慌脸红,搞腐败的人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克服不敢反腐、怕得罪人的“老好人心态”;加大腐败犯罪经济处罚力度,消除“腐败风险小、收益大”的侥幸心理;加大宣传教育引导,打破“不贪吃亏”和“付出太多、回报太少”的失衡心理。

记:大量腐败案例还证明,一些干部并非“不想腐”,而是千方百计往腐败“圈子”里钻、往腐败“山头”上靠。

蒋:近年来,一些地方官场的“圈子”现象突出,一些单位内部以某些领导为核心形成了“小山头”。大要案往往变成了窝案串案,“个人腐”变成“全家腐”的“家族式”腐败。近年来落马的一些“大老虎”背后,多有一帮官员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勾连,形成一个个或明或暗或松散或紧密的“帮派”“团伙”,导致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了“塌方式腐败”,涉案金额巨大,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甚至过亿元,社会危害性极大。大量事实表明,利益集团已成为党内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已严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总书记针对这一新现象和新问题,提出“利益集团”这一新词,批评严厉,准确号出了当前党内的“病症”,切中了要害,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对严峻复杂的腐败形势认识清醒,对党内不良作风高度警觉,对不良作风和腐败敢于“亮剑”,对问题不绕圈子,果断出拳,具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更有务实有力的举措和行动。不允许党内搞利益集团,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促使党员干部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必须长期加强党性党纪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决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必须积极推进依法治国、依规治党,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各项规定办事,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同时,还要改革一把手用人制度,增强选人用人的公开透明度,防止个人说了算。加强干部轮岗交流,避免近亲繁殖,完善利益冲突制度,让政治生态更加健康。

“不想腐”还须权力约束成常态

记:重塑“不想腐”的价值理念,是不是也应该形成约束领导干部权力的“新常态”?

蒋:中央领导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惩治与抓早抓小协同互补,实现由“不敢腐”到“不想腐”。在重塑“不想腐”价值理念的同时,需要强化腐败后的成本代价和制度的管理约束作用,强化“不敢腐”“不能腐”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要持之以恒反对“四风”,继续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善于发现并及时清扫“死角”,将藏在“阴暗处”的不正之风一网打尽。综合运用随机抽查、明察暗访、曝光追责、信访举报等手段,动员群众和媒体参与,形成监督合力,对顶风违纪的人和事,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继续狠下功夫抓常、抓细、抓长,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和“歼灭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重塑“不想腐”的社会价值观,各级领导干部应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只有严格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在绝大多数人中实现更深一层的“不想腐”。中央八项规定为什么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就是因为从中央政治局、从***总书记做起。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总书记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示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按法规和程序用权办事,养成洁身自好、存正祛邪的好习惯,成为廉洁奉公的好榜样,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形成好的风气做出贡献。

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怎样的关联关系?三者该怎样共同发力?

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警告全党,“四风”问题虽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有些问题的整改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破解。王岐山同志多次提到“不想腐”“不能腐”和“不敢腐”,但顺序有所变化,更加突出抓住作风建设,更加强调惩治腐败,鲜明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新常态的思路。“不想腐”解决思想根源问题,提高对腐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腐败。“不敢腐”增加腐败成本和风险,“不能腐”减少寻租交易机会,压缩腐败获利空间,“不想腐”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廉洁成为价值追求的重要内容。“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各有侧重,层次有别,都能解决腐败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却必须共同发力,齐力并进。

今天,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已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新的动作,也是新的信号。在依法治国全面实施的进程中,新的反腐败思路不断在实践中被广大党员干部认可,在推进中不断得到完善、细化、丰富和明晰,新的成熟做法不断被总结提升为制度,改革的实践成果不断被固化。社会公众充满新的期盼:反腐败相关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能够不断制定和完善,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不断落地,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受到党章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我们坚信,这些期盼会像秋天的果实一样逐个瓜熟蒂落。

蒋来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社会学研究所廉政研究室主任、《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反腐倡廉蓝皮书)》副主编,出版《反腐败体制机制国际比较研究》《王阳明廉政思想与行为研究》《廉政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著作十多部,主持和参与廉政课题50多项,发表论文和文章100多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