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要链接实际,在顺应思维特点中设置生活情境;遵循本质,在激活身心意识中设置游戏情境;探寻考量,在扣住认知落差中设置问题情境;彰显特质,在契合认知规律中设置主题情境,借助情境教学更好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遵循本质;情境教学;整体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技能,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可以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锻炼情趣,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鏈接实际,在顺应思维特点中设置生活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脱离生活资源展开教学,会使学生的身心陷入机械枯燥的泥潭。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鲜活可感的生活情境,紧扣生活资源激活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如在教学“中长跑练习”中,为了消除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无聊感,教师就将训练的场地设置成学生上学、放学的路程,也可以生活中地图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中长跑的练习,让学生在长跑练习的过程中想象长跑的过程。比如在操场上设置深圳与香港两个标牌,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从“深圳”出发,最终到达了长跑的终点“香港”,将原本枯燥机械的长跑训练演化成一次“深港”拉力赛。为了增强情境的鲜活性和可感性,教师在操场周围布置了简单的场景,让学生在长跑过程中进行感知,给予不同阶段的学生精神上的冲击,让学生在跑的过程中,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动力。
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整合生活中的资源,设置了“深港拉力赛”,以地图的形式将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遵循本质,在激活身心意识中设置游戏情境
儿童心理学家蒙特梭利曾经指出:游戏是儿童最为重要的生活方式,更是他们进行学习的有效途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需要顺应学生认知特点,在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多为学生设置有效的游戏形式,从而激活学生内在认知意识,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进行队列训练中“立正、向左转、向右转”这一部分时,教师就为学生设置了相应的“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并对游戏规则进行适当改编,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游戏情境。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游戏的基本规则,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练习的内容。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快速明确了“左右”两个方位的顺序,同时还掌握了队列训练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体育课堂教学就有效地规避了一些无趣生硬的尴尬,让学生在激活认知意蕴的基础上,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
这一案例中,正是为学生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游戏情境之中,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 探寻考量,在扣住认知落差中设置问题情境
任何一种知识和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识,让学生思维运转提升到最佳状态。这时候的教学才是最佳的。为此,教师就需要从自身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探寻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能力之间的差异,并紧扣这个教学点设置出相应的问题,唤醒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
例如在教学短跑和长跑的过程中,教师就认真考量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播放了国际黄金联赛的视频,并着力为学生呈现了运动员短跑和长跑的视频,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对跑步的动作要领形成基本的认知与了解,并侧重于感知短跑姿势和长跑姿势的不同点。随后,教师针对学生对视频的观察,将教学聚焦在优秀运动员的视频动作中,并相继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姿势适合于长跑呢?什么样的姿势更适合于短跑呢?在学生的深入交流中,教师分别通过自身的演示以及学生的表演,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对比之中,认识到不同的跑步要求有着完全不同的状态。最后,教师再次引领学生借助视频录像中运动员标准的动作示范,让学生通过实践模仿的方式身体力行,真正掌握短跑和长跑的动作要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抓住了问题情境这一有效的方式,引领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 彰显特质,在契合认知规律中设置主题情境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彰显着各自特点。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鲜明的主题情境,并依托每一个教学内容构建相应的主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认知主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明的目标性。而在具体确定体育情境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两大维度的内容:其一,就是关注课堂教学的主体,即学生,从他们现有的运动能力和认知兴趣入手;其二,就是结合当下较为流行的一些体育活动,为学生的运动兴趣保鲜。然而不论从哪种维度入手,都必须与体育课程教学或者学生的教学内容形成紧密的联系。
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将目前较为流行的《奔跑吧兄弟》中著名的“撕名牌”的活动,相继吸收到活动课程中来。所谓的“吸收”并不是简单地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进行原封不动地直接照搬,而是根据学校场地、学生的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补充与改进,在保留原有活动特点的基础上,与短跑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在原有情境之中更好地进行锻炼,促进学生身体技能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对主题的情境进行丰富,拓展主题确定的选择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节日,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题,也可以尝试以相关的体育比赛为主题,丰富学生的内在意识和认知思维,为学生设置更为可感的运动情境奠定基础。只有不断地丰富学生运动的主题意境,并进行合理而有效地实践运用,才能让主题情境更好地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服务。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将教学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否则,这些教学内容就会如同一座大山,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作为教师我们通过巧妙的情境设置,唤醒学生内在的参与欲望,充分运用生活资源,以生活情境作为积淀,适当地采用游戏情境,并辅之以精确的问题情境,最后通过主题式的情境加以拓展与深化,真正彰显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任,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核心意识和能力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佳伟.基于儿童本位,体育教学也需情境化[J].中小学体育,2014(08).
作者简介:邵伟,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