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革新

时间:2024-05-09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不仅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对新课程中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探索,即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控制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努力分层推进,科学评价学生?成为能否走进新课程,教出新数学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教学方法和理念;数学思想

数学教材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改革过程中,教材改革要求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思维创造力的培养,这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相互矛盾,问题随即产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重点提出: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中国享受义务教育的所有学生,要体现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针对每个学生,让其获得数学教育应该所得的教育意义与收获,充分体现数学教育的基础、普遍以及发展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数学学习主要就是一个问题的提出后,随即相应的解决一个问题,这样通过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教学的意义我们已经初步了解,那么对于教师而言,怎样将一堂数学课精彩完成,那就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首先我们得认清数学课程中出现的几个方面的误区,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出新数學。

一、 不能让课堂教学只停留在“表面热闹”

课堂的热闹与否不能来评定一堂数学课的好坏,如果教师过于注重数学课堂的热烈气氛,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这就是一堂失败的数学课。如果课堂上,教师成为主体,而学生成为被动体,整堂课中规中矩的进行。教师一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进行,学生在下面无动于衷,那这样的课堂也不能称谓一堂有效的数学课。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未分清主次,也未分清事物的主体,没有正确判断学生是实质性的主动参与还是形式性的被动参与,所以说课堂气氛的好坏不能作为一堂好数学课的有效评定标准。严肃活泼相结合,以学生真正实质性参与到课堂上为原则,才是新课程中所列出的理想课堂。

二、 不能让课堂的教学情境化追求过分

教学情境在新课程改革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也不是一定要注重教学情境才能算是一堂好课。新课程曾经提出要重视教学课堂教学的情景化,但是不能一味的强调或者过于重视情景化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真正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材“二元一次方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入教学内容,使用考题中常见的购买问题来作为情景,由于教师设计创造的情景过于吸引人,而导致情景引入已经结束,但是学生还沉浸在其中,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情景引入要有效地利用教材,根据每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适当的加上一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尽快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不能将课堂演变为游戏或者活动课。

三、 不能让学生讨论流于形式

部分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这也就为我们数学老师提供了一个难题: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讨论,该怎样去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四、 不能过于追求现代化手段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给我们带来了便捷。教师在备课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现代化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加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实施的脚步。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分为“数与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不论哪部分的学习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比如在学习函数这一知识点时,函数的性质是通过函数的图像来研究的,传统教学通常就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讲述,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图形的变化过程,从而无法吃透这一知识点,也会为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图形的每一次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从而引发学生更多地学习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去体验数学、去发现数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大多数教师意识到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后便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把更多的心思花费到如何制作精美的课件以便更多地吸引学生的关注上,而忽视了许多应该由学生实践操作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运用技术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板书的重要性,毕竟有的知识多媒体的屏幕是不能代替板书的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出新数学。

以上就是当下数学课程中出现的几个方面的误区,基础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还是走了不少弯路的,要知道,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不仅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对怎样走进新课程,教出新数学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 变被动为主动

在新课改中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数学课程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学习氛围沉闷,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当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破解了一道道数学难题后,他们就会体会到解题成功后的喜悦,这份喜悦会大大提升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可见,如果让学生“学会”数学,大家对数学这门课程还是很有学习兴趣的,只是日常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当,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学会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如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带有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再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设计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一些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会互相探讨、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不再是一件乏味的事,从心理和思想上对数学学习有了新的认知和转变。

(二) 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中提出教师应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如何以数学的思维提出问题并且理解问题,而且要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它,使学生发展出应用意识。但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数学教育都是以理论为重点,教师上课时对于数学的实际来源与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少有涉及,致使我国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问题一直很严重。我始终坚信:贴近生活的初始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数学活动其实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学生要学习科学的数学思想、思维方式和方法,这是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工具,是一种让他们了解并掌握如何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只有秉承这樣的理论,才能够教出新数学。因而,在笔者看来,好的数学课堂应该实现“数学化”“再创造”,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入手,以数学发现的活动为轨迹,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入手,再逐步到抽象的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并且把自己学习到的新的抽象数学概念运用于生活当中去。如此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学习数学的意义,让他们对于学好数学有更强烈的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 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改变心态,改变过去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权威教学”方式,应该走下讲台站到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双方共同探讨进步发展。教师姿态的改变,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对学生而言,能释放自我,主动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学习的灵感迸发,自此学生上课积极发言,自我得到同学与教师的认可后爱上学习,更能激励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堂数学课合理地转变为一堂数学活动课,不失为有效教学。一节有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双方互相配合,互相合作,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观察,提问,思考,而学生紧跟教师的引导而进行相应的反应,这样有利于学生行为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实现,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完美地将课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相融合。教学时,教师要放开手脚,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施展空间,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探索新知识,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更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自己获取课本信息,自己动手画图,自己思考问题,自己总结问题。在自己的脑中呈现自己的数学,才能学到自己的数学知识。”

五、 结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探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控制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全面提升,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体会到快乐。教师不断对数学课堂进行自我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走进新课程,创造出新数学。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王春玲,崔伟.智慧课堂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31+133.

[5]哈妮拉.浅谈初中生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29.

[6]闫彪年.新课程下的初中教育教学实践及其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29.

[7]王武忠.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中华少年,2019(28):214.

[8]桑成龙.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风,2019(27):24.

作者简介:

刘瑞林,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磐安初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