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由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挖数学素养的“质”

时间:2024-05-09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跃升于教育的热点话题。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实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载体。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对于数学新课程实践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是成为学生提升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数学素养;提升与发展

在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里,不注重知识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按照各自的知识体系独立生长,同时脱离生活经验的传授方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零散而独立,感受不到知识的交叉和联系,形成不了完整的牢固的结构。学生学到的是纸上谈兵的数学,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尚且很远。正因如此,许多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

一、 开展综合实践课是提升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针对我国学科课程体系的现状,目前各学科都在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推动新课改向纵深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一线老师忽略了综合与实践课的价值和意义,觉得考试要求不明确,往往跳过不上或是粗略带过。

数学综合实践课因其动手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可探究性强,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以解决问题为抓手,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所以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对于数学新课程实践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是成为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 综合实践课的“相”应如何画

(一) 建立趣味性、生活化的课堂

梁启超曾宣称:“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是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他认为,趣味是“活的源泉”,趣味没了,活动便跟着停止,就好像机器没了燃料,不仅不能运转,长久以往还会生锈。可见兴趣的激发是上好课的有效前提。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看似简单的图形却有着严谨的数学规律,可以拼摆出2000多种形象生动的图案,孩子们在拼摆的过程中感受到无穷的奥妙和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笔者在课程导入时让孩子们欣赏了几幅七巧板的拼图,再引出七巧板的文化历史背景: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玩具,用它可以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也称为“七巧图”。流传到国外后称作“唐图”,因其可以变幻无穷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孩子们先去观察七巧板,并给这七块图形分分类。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将7块图形分成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其中三角形最多,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最少。两块大三角形一样大,两块小三角形也一样大,这是浅层次的观察。深入一些,让孩子们按照拼成的图形选择合适的七巧板,分别用两块、三块、四块……拼出一个正方形或三角形。这时拼的难度加大,是应用刚才的观察结果来“玩”。拼摆的过程中还可以分别列举出2块、3块、4块可以拼出的图形,并让孩子比对哪些图形在一起可以拼成三角形,哪些又可以拼成四边形,拼成四边形最少可以用几块,最多呢?这个过程中充分开发了学生智力,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锻炼其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在带着学生进行列举和归类的梳理,初步学会利用数学的思想去考虑问题,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

在多次拼摆七巧板的过程中,学生已将图形特点和“拼”的技巧了然于心,这时引导学生进入“玩”的最高層次——创作阶段。让孩子们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如动植物、建筑物、生活用品等多种图案,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个层次给孩子们提供了创意及展示的平台,使数学综合实践课堂更加生活化,同时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以及学会欣赏数学美的价值。

(二) 建立可操作、富有实践性的课堂

儿童的智慧生长在手指尖上,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实践,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那么在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之初,首先应该考虑到实践活动的要具备可操作性、有较强的实践性、可参与性。能让学生“做”的数学就尽量让学生实际去“做”。比如:折纸类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折分数等;操作类的:美化我们的校园(丈量、统计、图形周长、面积计算、设计图案等知识)、认识方向(利用方向卡识别校园内的空间方位)、制作量筒(升与毫升的知识)、制作学具(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体、正方体学具等,有利于对空间观念的把握及后续面积、体积、表面积概念的形成);实验类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葡萄干的利润(百分数的知识)、球的反弹高度、怎样滚得远(实验记录不同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动的距离);制图类的:线段图(比较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或行程问题的解决)、统计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提供丰富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最佳场所,许多课程内容的设置本身已经提供了实际操作的空间,在教学时切不可忽视操作的过程所带来的过程性启发和思考,更不能因为怕麻烦而摒弃“做”的环节。让孩子在“做”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进一步奠定生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 建立创新性、探究式的课堂

教学时我们不应仅满足于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而应深入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掷一掷》时,利用学生熟悉的骰子以游戏的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老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的结果中教师选5个(5、6、7、8共5种),学生选6个(2、3、4、10、11、12共6种),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当比赛进行后,他们发现自己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在思维的碰撞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来推断数据产生的背景。在教师的启发下,激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主动引导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利用“组合”的知识去探讨各种和的可能性的大小,找出数学模型,使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提高了数学素养。

要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挖掘出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则要求老师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注重知识结构的综合应用,精心组织实践机会和拓展活动,从而焕发出主体的活力继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李荣荣,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