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

时间:2024-05-09

摘 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变革正在推进。为适应教育改革的趋势,相应的调整也在中小学展开了,就高中政治的教学来说,如何引导高中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法制意识和政治认同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不可以只是以书本为主,只要求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是应当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出发,依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实现政治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落实。本文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深入探讨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期推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创新

一、 高中政治教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浅析

高中政治教学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等方面的程度,它也是学生踏入社会的前提要求,对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在高中的政治教学课程中,核心素养体现在公共参与互动、理性知识、政治认同与法制意识等四个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高中政治来了解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目的,还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时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当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摆在首要位置,将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生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以此来达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目的。

二、 丰富课堂评价途径

(一) 多种教学评价相结合

课程教学实践是教学评价的基础,教学评价对教学实践具有反馈和推动作用,两者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评价被使用来帮助教育,它就是所谓的教和学的本质,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在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将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评价结合起来,推动“教学评价”一体化目标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是设定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基础,培养出整体发展的人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课堂评价内容也理应是全面的。课堂评价应基于发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围绕学生长远发展而展开,在教学评价方式的运用上,应当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内容不应只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应当包括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例如,细化教学评价指标,将学生小组合作态度、主动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列入教学评价的范畴,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

(二) 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起来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其教学评价具有终结性和单一性,其评价结果可能受到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教学评价的片面性,甚至产生主观性较强的评价结果。为避免该问题,教师应将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使每个小组成员全都明白自己与小组之间、自己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之间是患难与共、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有利于促进合作的有效和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发展开放政治教学的评价,并且在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中理应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评价机制应该基于此基础建构,综合家长、学生和教师等多个因素,产生多样性评价模式,达到教学评价的最初目标。”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教学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的基础上,引入家长评价,促进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在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时,引领学生从合作精神、能力提升、知识掌握、创新思维等方面展开互评,如在小组内发言最积极的是谁,又是谁没有积极配合、参与小组完成任务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互相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同学,一起共同进步。

三、 瞄准核心素养,巧妙创设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学生发展所具备的关键能力,是一种能够通过学习途径所培育出的思维模式、(跨)学科观念与研究技能,涵盖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内的核心能力,是学生在情境的探析、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结果的交流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综合性素质。

(一) 设置问题时要具备有效性

高中政治课堂应该专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地进行纠正与判断有关问题的解决、分析及发现,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引导功能。问题设置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和梯度,引领各个层次的学生开展回答与反思,培养学生的理性与辩证思维。如在传授“消费心理面面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能利用社会新闻,引领学生传达自己的消费观念,最终进行总结。通过学生的阐述,不但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通过有效的引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讲授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其所带来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经营者和消费者,表演商品價格上涨或者下跌时各个经济行为者的表现,紧接着再分析价格的变化还有经营者行为的变动是不是一致进行的。影响价格的原因、价格变化的影响与市场调整的局限性等知识都可以在学生的表演活动中显示出来,使学生在轻松并且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建构。

(二) 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多媒体的最大好处就是它绘声绘色的情境,活灵活现的视频效果,能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视频和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能增加课堂的容量,完成教学途径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艺术化,教学效率突出化的高度一致。这是在传统教学中使用口头语言讲述所不能达到的。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讲解时政新闻、社会现象和国际形势,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贴近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天下事找出理论,寄理论于天下事,使学生在无形中得到启发和领悟,从而获得普遍的政治认同。

四、 优化素养情境,引领学生的新认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优化素养情境,把教学的结论转化成过程教学,让学生在发觉问题、领会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知识、把握知识,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以“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市场配置资源”涵盖两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合理地配置资源?以前又有哪些资源配置的形式?因为现在的高中学生对资源的配置、市场等概念含糊不清,假如直接讲授这一知识点,那么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肯定会走上机械学习的歧路,这是不可能变成素养培育的。相反,如果可以设计一个素养情境,那就不会耽误素养培育和知识建构。笔者是如此做的:用教材上所给的范例作为底本,以小组的方式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就是扮演汽车制造商、铁路公司、建筑商等不同的角色。同时,副组长则饰演钢铁公司的总经理的角色,主要的任务就是思考怎样运行不一样的钢铁材料的生产职位分配,而组长则扮演国家调控部门的负责人,主要的任务是斟酌如何配置才不会浪费资源、产能过剩。在各小组的交流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应该怎样分配固定的钢铁资源?组员思考自己的需求,而组长则按照生产效率的不同角度对每个组员给出不一样的建议。针对“钢铁资源如何配置”这一话题,部分学生支持应该平均配置资源,也有人倡导应该按照需求的比例配置资源。而副组长扮演生产者的角色,所以就看问题的角度而言,其与需求者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组长更是如此,其主要斟酌的因素是应该寻找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他们就会顺其自然地考虑如何配置才会得到效益。因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存在着不一样的视角,思路也就发生了碰撞。最后,学生的讨论达成一致并且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资源配置,不可以按照个人的考虑去实施,平均配置是不合理的,也不能按照领导的态度实施配置,对市场采取探索进行有用的资源配置。然后,教师通过后续完善,就可以将学生所领悟的比较粗糙的市场调整变得更加精细,学生认知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配置资源。

五、 情境安排中的教师素养视角

核心素养现在依旧只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环境和基础条件将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教学情境的设计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在情境设计中塑造素养视觉,从情境设计的一开始,就应该考虑本情境怎样才可以推动核心素养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解决教材的英明、安排活动的睿智和现场评价的灵活。然后,语言素养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引导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惯以采用“不错”“很好”或“你很棒”等词语表扬学生,但并未真正发挥鼓励的作用,学生并不明确教师表扬的关键点,也就无法实现“扬长避短”,这种含糊不清的表扬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进而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带给学生的影响力,教师理应增强语言素养,增强对课堂语言的掌控能力,通过勤加学习、总结,促使自己的评价语言更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当然,核心素养依旧是一个崭新的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来理解,在此过程中,笔者与其他同行一样,都处在探索和实践过程当中。

六、 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与教育实践融合趋势不可逆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深刻理解核心素养内涵,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围绕学生适应学习、社会的关键能力发展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核心素养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17-01-11(9).

[2]杨九诠.三对关系中把握核心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6-07-13(9).

[3]成尚荣.核心素养:开启素质教育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16-05-18(9).

[4]徐冰冰.从综合素质评价到核心素养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6.

[5]袁振国.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N].光明日报,2015-12-08(15).

[6]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4-01(7).

作者简介:林雪琼,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