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罗彩虹 郭勇荣
摘 要:不同的地域,自然环境的条件不同,影響人类活动也有不同,人类活动适应地理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地域文化富有地方特色,长期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漳州自唐建州以来,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灿烂,是闽南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漳州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人杰地灵,历史名人璀璨,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以漳州地域文化为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丰富。漳州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融入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地理教学;学科素养
一、 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也就是培养一种文化。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地域中生活成长的,受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较大,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也就不同。不同的地域,自然环境的条件不同,影响人类活动也有不同,人类活动适应地理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因此,地域文化富有地方特色,长期生活于其中的人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人是一方之人,文化是一方文化,文化的传承最主要是在于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地理教学相融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2017年新课程标准系统地整理了十多年来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总结完善并继承了现有成功经验,保证新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并继续发展。“在历史发展方面,课程基于文化发展的需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地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将地域文化引进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让学生以身边熟悉的地理环境为课堂,这样的方式才是对其终身发展有帮助的地理学习。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的地域文化也就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于特定区域环境,随着历史发展形成的富有地域特征的区域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依然影响着区域内的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是某一区域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传统习惯、生产生活等综合体现,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学生生活的家乡就是学生最近、最熟悉的区域,基于地域文化校本课程渗透到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有利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二、 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是培养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在人地协调观引导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实现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除了课本案例之外,教师应能给学生提供身边熟悉的案例作为课堂的延伸,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竺可桢指出:“在地理教学,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置于未睹未闻”。生活是课堂,社会也是课堂。为了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除教科书外,选择学生生活区的案例,是较接近学生的教学资源。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听到和切身感受到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是较直观的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的资源具地域文化,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区域性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地域文化作为地理课程资源,取自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地理环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有好的效果。
漳州自唐(公元686年)正式建州以来,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灿烂,是闽南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漳州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人杰地灵,历史名人璀璨,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以漳州地域文化为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基于漳州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更加深入对漳州的认识,培养学生养成身边处处有地理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三、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有差异性,人类活动也有差异性,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环境的地域文化。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是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农业需要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高,农业生产需要因地制宜。自然环境相对变化较小,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快,也就会使农业地域景观发生变化。漳州农业景观由传统农业——季风水田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时鲜业”,区域内形成“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为了践行新课标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学生到东南花都研学内容之一就是当地农业发展变化,学生先后体验水稻种植业与现代农业馆。
漳州东南花都是学生研学基地,学生体验水田插秧。为什么选择插秧,这跟当地的传统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有关。为此,开发了一节校本课程“漳州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与必修2第四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好地理,很好地实现了生活中的地理。
漳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116°54′E~118°12′E、23°34′N~25°12′N之间,东邻东部某海峡,气候深受海洋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恰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适宜种植水稻。沿着九龙江沿岸冲积形成的漳州平原,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自古以来漳州平原是闽南的粮仓。
漳州地形低山丘陵广布,山间盆地沿河谷呈串珠状分布,复杂的地形有利于布局立体农业,山上种水果,河流沿岸平原、盆地、谷地种植蔬菜、花卉、香蕉,地势低洼的地方养鱼。形成漳州独特的立体农业模式,将课本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模式真实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地形是形成立体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是会变化的,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变化更快,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很大。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求大量增加。漳州适应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水稻、甘蔗种植逐渐被取代,蔬菜、花卉的种植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蔬菜、花卉、水果等时鲜业迅速发展。
漳州背靠戴云山脉,面朝东部某海峡,冬季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入侵,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独特的气候优势加上低山丘陵广布,十分有利于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花卉的需求量增大。漳州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引进优质水果品种植,农民积极学习种植技术。加上近年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现代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漳州“时鲜业”市场前景更加看好。漳州水果种植形成规模化。如今具有高度地域化、专业化,如天宝香蕉、平和蜜柚、云霄枇杷、长泰芦柑、龙海杨梅、诏安青梅等水果生产基地。
漳州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很适宜花卉的种植。漳州种植水仙花、兰花的历史悠久。如今,已逐渐形成了花卉种植基地,形成一县一品一花专业化种植,如龙海九湖百花村水仙花、三角梅,南靖兰花等种植基地。形成了闽南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通过校本课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四、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以价值观引领地理课堂教学,应用地域文化真实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立德树人,人地协调观向更高层次发展,以此树立正确的人地发展观。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地理教学相融合,實现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过去漳州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平和县种植蜜柚20多年来快速扩张,毁林种果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柚园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以致土壤严重酸化,板结变硬,蜜柚产量大幅下降。大量使用农药,污染了水源,也使蜜柚品质下降。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除草剂,平和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许多生物物种灭绝减少……2016年,平和县政府严令禁止再度开山种果,派农业技术人员入乡村果园,指导农民生态种果,宣传生态保护。向果农传授在果树下种植草,使用人工割草机除草,禁止除草剂的使用。有机肥的使用令农药化肥使用减少,利用套袋减少农药残留。这些措施恢复了农业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绿色安全优质的蜜柚销往全国,出口欧洲。如今生态环境的改善,蜜柚园修建观光道路,结合蜜柚文化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琯溪、高寨蜜柚园,一望无际,一片片柚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业的发展,延长了蜜柚种植的产业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农业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并且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开发漳州农业地域的校本课程将其很好地与教材融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学习研究,并且快乐研学,更好地落实地理学科素养,能很好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曹诗图,孙天胜,王衍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5(1).
[2]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3]洪清.浅析“乡土地理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理论,2012(12):175-176.
[4]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地理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5]漳州地理编委会.漳州地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8).
作者简介:
罗彩虹,郭勇荣,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第三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