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孙国武 平静 王冬爽
摘 要:书法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汉字书写技能,用传统的笔墨来表现传承千年的汉字文化,还能让学生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不断了解我们的汉字和汉字的书写艺术以及书写者的特征,进而陶冶性灵,寻找、发现、创造美感,丰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水平,并通过对书写者人格、气质、审美情趣的了解,以高尚的人作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积极的、健康的、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书法;审美素养;健全人格
书法是按照文字特点和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中国的书法随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逐步丰富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是汉文字演变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兼具了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的文化内容之美与艺术作品的线条形式之美。
学生学习汉字书法,不但可以提高审美素养,也可以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因为,首先从书法自身来看,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但拥有它外在的线条美,更具有内在的内容美和意蕴美。
优秀的书法作品都凝结了书写者的心血与心绪,即不但有深厚的笔力,还蕴藏着书法家深厚的学养和人格魅力。书法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审美、经历、认知、气韵展现在他们的书法作品之中,既表现其形,更表现其神。鉴于书法的这些特征,学习书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汉字书写技能,用传统的笔墨来表现传承千年的汉字文化,还能让学生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不断了解我们的汉字和汉字的书写艺术以及书写者的特征,进而陶冶性灵,寻找、发现、创造美感,丰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水平,并通过对书写者人格、气质、审美情趣的了解,以高尚的人作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积极的、健康的、完美的人格。
一、 书法学习与审美素养
(一) 书法美的展现
从我们现在所发现的甲骨文发展至今,汉字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发展演变过程,字形由圆至方,由繁到简,形体极尽变化,结体千殊万别。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达,也同样经历了金、篆、隶、草、行、楷等变化,并且因为它自身的特点以及书写和流传的过程,使它更具有了时间性和丰富性特点。从书法作品到书写工具,都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因此,学习书法,就是学习我们千年的情感、文化。
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用墨的浓淡枯湿,线条的长短粗细,空间结构布局,都是艺术的表现,是对汉字艺术的表达。“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笔势起伏之间,是书法形象美的表达。“至其悬针垂韭之笔致,横直转折,安排紧凑,又如三等角之配合。空间疏密之调和,诸如此类,竟能给一段文字以全篇之美观。此美莫非来自意境而为当时书家精意结构可知也。”是书法结字全篇的艺术。点画勾画之间,黑白分割之间,展现的是民族的审美与智慧。学生在学习、临摹、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点滴体会,深入了解体验。
书法也是综合的艺术,它不仅有线条、用墨上变化的形式之美,有形象生动的表达。它还涉及文学、音乐、绘画、金石、雕刻、建筑等领域。由于汉字自身象形、指示等特征,让书法之美得以超脱部分实用文字的局限,更自由地发挥表达,构造出丰富多样的图画、音乐、舞蹈样式,来抒发情感,传达心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人评之“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被公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中记录的兰亭之会,山水之美,君子之乐,以及生死无常所系的感慨,讓后人为书圣书法造诣感叹之余,也有感于古人的生活情趣,情感微妙变化。孙过庭的《书谱》,不仅是草书的经典范本,也是古典书法理论的名著。它内容丰富广博,涉及了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揭示了书法艺术的许多重要的规律。它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述。至于张旭观公孙大娘剑舞而悟草书,赵孟以书法用笔入画,碑刻建筑中的书法更是不胜枚举。“运笔的轻重,疾涩、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二) 品味书法语言
笔墨线条能表达书写者的喜怒哀乐,能观察出书写者的匠心独运,能反映文学作品或书写者的审美追求,能展现时代的精神追求。笔墨线条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出艺术语言,这些语言,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意味,从这些语言中,品味生活中的美与丑。审丑不用学习,而审美才要学习。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肃穆与雍容,质朴与华贵,清新与自然,优美与绮丽,妍美与清灵,高逸与温婉,疏秀与宽博,爽利与劲健,朴拙与纤巧,雄强与浑穆,清和与圆融,消散与冲淡,俊朗与端雅……气韵与体势,舒展与大方,长与短,向与背,欹与正,曲与直……知道喻物与人格,禅境与道心……
学生学习书法,欣赏书法,品味书法语言,便是对美的内涵和外延的了解、学习。学习书法,便是在笔墨的点画之间,感受生动韵律自由美,在生活之中感受发现汉字书法的审美之趣,提升审美素养,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 书法与人格
(一) 书如人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作书如做人,骨立血肉丰满,还要有神气。所谓神气,应是人格。书法中的人格,大致涵盖三个方面:精神层次、品格、情操。精神层次与学养、能力、个性、气质、心胸、气度、理想信念相关。品格,指的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如正直与虚伪,谦和与朴鲁、诚实与狡诈等。至于情操,就是书法家高尚的操守吧。“书如其人”并不单纯地看写字的技术,还要看书法家的人品。
(二) 书法塑造品格
现实的理由让我们更加关注书法学习。对于书法,古人虽称其为“小道”,但学习起来,往往毕其一生,人书俱老,何止是“有可观者”。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学生丰富了物质和拓宽了视野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困扰,诸如迷茫,没有目标,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等。至于信仰理想缺失、道德心理失衡等问题,更是我们教育者所要面对的极大挑战。
人的人格发展是否健全,不但关系到他们的家庭、他们所在社会的稳定发展,更是一个人个体生存质量的关键。中学时期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要让学生在这段时期人格得以健康发展,除了要通过知识的输入、老师的教育引导,更要让学生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我成长。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分辨力,还让他们在亲自研读、体验、实践,对书法作品和相关书法家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产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深入的思考、认知,实现自我的人格发展。
优秀的书法作品流传后世,一定有它的可贵之处。能被后世广泛学习的书作除了有它独特的高超的技法外,一定有它书写者的学力、艰辛。任何的成功者的背后一定经历超越常人的努力艰辛。王羲之七岁善书,虽有家世之优,仍勤勉不辍,转益多师,精研体势,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最终自成一家,成为“书圣”。“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退笔成冢。隋朝释智永,永欣寺一住三十年,苦学书法,用坏的毛笔头便有十几瓮之多。《寓意编》赞《千字文》,“智永真草千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成功出于勤奋,历代书法家都有他们勤奋专一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导先贤而有己之创新,坚持不懈,研习终身。
(三) 榜样的力量与独立人格的形成
千殊万别,千变万化的书法,源自它自身的线条形式,表现方法,也源自不同书写者的人生经历,心境变化,还有他们独特的气质、人格。历代被人推崇的书法家,他们除了在研习书法过程中,勤学苦练,积极探索,不落窠臼外,在行为处事上,也一定有他们的坚守,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颜真卿,虽负盛名而廉洁自持,以至衣食常不能自给,一幅“乞米帖”不见贫贱,唯见自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文徵明,家境清贫,仕途不顺,晚年多以卖字画为生,但为人耿直,不卑不亢,不畏权贵,为后人称道。陆游晚年筑“书巢”书草书,心系家国。他写字不单纯为了追求笔情墨趣,而是以笔作刀枪,在纸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气。用纸笔写出自己对北定中原的强烈渴望与无奈。他的绝笔《示儿》不加修饰,直抒胸怀,一腔愤慨,爱国情怀,跃然纸上,成为我们后世学习的典范。我们在书法教育中除了讲解书法的内容、形式、技巧外,书写者的独特人格也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部分。字如其人,心正則笔正。我们在学习书法家的作品的同时,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清初书法家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不谈是否引领“丑书”的潮流,放在时代背景下,更是个人独立人格的体现。傅山一生为人为学本于性情率真、不受拘束,反对权威与教条,痛斥“奴儒”为人处世做学问的“奴性”,追求“人心空灵法界”,批判那个时代的所谓“主流”的是非颠倒、假仁假义。伟大的人格魅力是值得钦佩和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了解书法家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品格。
总之,书法是对历经千年的语言符号的艺术表达。学习书法,教给学生的不只是文字,还有人。人的创作、人的审美、人的精神,还有人的品格与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书法,能够构建起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还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用榜样的力量塑造自己独立的人格。书法教育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格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征.历代书论名篇解析[M].文物出版社,2012(5).
[2]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
[3]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11).
[4]辛尘.书法三步[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6).
[5]刘军胜.浅析书法艺术的渊源[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
作者简介:孙国武,平静,王冬爽,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高级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