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元评量在德育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时间:2024-05-09

摘 要:在***主席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及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德育课堂教学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德育课堂评价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另一方面包括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实施多元评量策略,更加客观、公正衡量学生在德育课堂学习成果,将是今后德育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着重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表现”和“活动作业”这三方面开展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三维达成一致性,以求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多元;德育;策略

一、 基础知识的考查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等。这些知识学生知不知,知多少?会不会,会多少?必须通过组织学生回答考查试卷,才能比较全面地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才能了解儿童学习的成就、问题与需要,并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因为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一定程度的测试,所以,我们不应该完全摒弃书面考查这一评价方法,书面考查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评价方法,旧瓶可以装新酒,只要妥善运用,依然可以发出特有的作用,只是我们怎么去测试的问题。下面就结合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 用新理念设计考查题目

书面考查的基本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连线、填图、问答、调查实践等。和以往的试卷不同的是,反对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或刻意追求难度,这六种基本的题型,主要侧重于评定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学习成就高低或在认知能力方面发展强弱的一种评价方式,在道德与法治教程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基本国情、地理和历史常识、安全和法律常识等的了解,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这就要求精心设计一份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又具有儿童情趣的试卷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探知解题欲望。

(二) 用等第制记录评价结果

书面考查的成绩不再用以往的百分制,应该用等第制记录评价结果,即分为:优、良、合格、争取合格四个等级。考查形式也可采用开卷笔试,以等第制的形式(优、良、合格、争取合格)记录阶段性学习情况和期末考查的评价结果。在批阅试卷时,应多角度、多标准地去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注意对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表现等进行记录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教育要求,加强提升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等。书面考查的成绩应结合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活动作业评价和个案分析等其它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绝对不能一张试卷定好坏。

二、 学习表现的评价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在學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日常性、过程性的评价,也就是说教学评价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贯穿于学生平日的学习过程中,着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评价重在激励与教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学习表现主要通过教师的观察及学生的自评、师生的互评来实施。

(一) 以自我评价为主,促使评价内容更为真实

在教学中,艺术性地应用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成长的快乐,自我评价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例如:在教学《学校规则面面观》一课时,讲到升国旗时我们要遵守怎样的规则呢?我先请学生观看国庆节天安门前,解放军叔叔升旗仪式的录像,让学生认识到升国旗时必须是庄严肃穆的。再让学生观看自己升国旗时表现的录像,最后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认清了自己的不足,鼓起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二) 以师生评价为辅,促使评价目标更为明确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时难免会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我们要重视组织学生展开互评,例如:在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这一课,我让学生说说班里同学都有哪些特点?一位同学这样评价他的同桌:“我的同桌学习成绩很好,这一点我要向他学习,不过他的字写得不端正,不如我好看。”学生在互评中既反思了自己的缺点,又了解了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同时也在评价中学会了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人。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变幻莫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的评价方式,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以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多方面去评价每一个学生,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三、 活动作业的考核

活动作业评价是指将学生调查、体验、探究等收集的资料,整理后进行展示和交流,并由师生、家长等共同评议形成的评价方式。

(一) 活动形式多样,让评价内容更丰富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通过老师布置课后实践作业,以求达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通过课后实践活动,亲力亲为收获感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大化达到教学目标生根落地。活动作业可以多种多样,有观察日记、收集资料、养成训练、体验活动、技能竞赛、动手实践、主题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作业评价考察题重点考察学生协作完成能力。

例如:教完《美化家园》一课后,可布置这样的活动作业:请你和小伙伴一起查找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办法及目前你们小区垃圾的分类情况,并想一想怎样做到变废为宝,写一份简单的报告。第二周上课时,同学们都把作业带来了,我让他们在班上交流自己的作业,先让自己的小伙伴评,再让小组内的同学评,然后全班同学共评,评出优、良、合格、争取合格四个等级。最后把优秀作业张贴在班级后墙,让大家学习。

(二) 家庭社区配合,让评价方式更优化

知子莫若父,家长在与自己孩子的长时间接触中最是清楚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在配合学校老师共同培养孩子过程中,家长按照老师设置的评价方案积极参与对孩子的评价,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完成一单元内容,及时设置家长学生老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如上完《试种一粒籽》后,我设计了这样一张阶段性评价表,让同学自己评,再让家长评,老师最后给出综合评价等级。

新课程倡导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特别是家长参与的评价,能促使家校品德教育达到和谐。同样,社区加盟的学力评价,可以促使学生社会性活动不断增值。《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老师或家长、社区对学生课后实践作业的科学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总之,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今后,应课程发展的趋势,教师应具备的评量观以及必须有新作为,将多元评量评量整合于教学活动中,提高德育课堂效率,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作者简介:

王美辉,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