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 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迄今为止最为科学、准确的论断,这和过去片面强调“工具论”有着明显的区别。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容易使人淡忘人文性对于人的根本意义,过去我们常说语言是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泛指的静态“语言”,而不是动态、具体的“言语”。言语在具体环境的使用中只能是“外衣”,里面必须是“人文”,也就是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言作为符号是因意义而存在的,离开意义,符号也就失去了符号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文性;人本教学;探究
人的生命活动中,真正的核心性质的活动是人对自我的活动,人与符号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人对符号的活动,实质上是人对自己的活动。语言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工具而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身,因而语言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的生命存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和人文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整体。
鉴于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质这一特征,语言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工具,而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身,是人的精神本体,因而语文教育实质上就是“精神教育”,学习语文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读一本书,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精神动作,情感宣泄,价值判断,人生感悟,根本不是什么纯“技术行为”。过去人们把语文教育当作一种技能训练,如同踢足球,开汽车一样的技术行为明显是不够深刻的。学习语文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经验,培育自我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生命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教化过程。我们常常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仅仅是一个外层上的表述,内里却是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张扬,文化涵养的加深。语文教育如果不着眼于“人化教育”这个内里机制,那么语文能力也难形成,作为学生的听、说、读、写“外在”能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强调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并不是要将“精神教育”与思想教育等同起来,“精神”比“思想”的逻辑概念宽泛得多,它们相联系而又有明显的不同,“精神”是人的本质,“思想”是“精神”的高级阶段,而“精神”是“思想”生命基础,一个小孩可能没有深刻的思想,但却有单纯、鲜活的“精神”,这是因为人接受语言和人的精神的成长几乎是同步的。我们常常强调语文能力对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地位,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是人的精神起点,其他学科只能在这个起点上进行,如数学课从逻辑方面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物理课和化学课分别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物质属性方向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地理课是从空间维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历史课从时间维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而语文课,作为情感型的“精神根基”,它奠定了一个人一生的“精神底色”。
语文的人本教学首先要强调的是语文学习是一件十分愉快的有趣味的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学习者,提供机会指导学生体会到阅读和写作本身也是一次让人愉快的经历。
语文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自由空间的开拓,因此非常强调自我情感的主体投入,在情感活动中,人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都将激活起来,这对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此外,情感在学习与记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经验与情感联系得越强时,对该经验的记忆也就越强。当我们给学习经验输入情感时,学习经验更有意义,更令学生兴奋,大脑对学习经验的记忆就会越深。遗憾的是近些年来迫于升学及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完成学业、应付考试、主体情感的投入无从谈起,本来意味无穷的语文学习,也变得枯燥无味,令人生厌。
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开发和加以引导。社会、学校、家庭、大自然随时都会出现一些可供学生语用的时机,比如:学校生活、教室风波、家庭碰撞、邻里关系、旅行见闻,把这些内容提升到语文教学的高度来规划,针对内容給学生提供范例、传授方法,指导写作,辅导运用,这样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用武之地,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发展。当然,语文老师还应该根据教学需要,联系学生生活,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语用时机,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问答、影视观感、读书讨论、未来构想等等,在语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把习得的知识、技能适时地放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巩固、提高,再经过选择,融入生活,化成本领。
人的认知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循序渐进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必须经过一个感知—模仿—运用—巩固—创新的过程。如果语文老师把每一课影响学生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要件分析出来,列成要点如:文句、文段、结构、细节、对话、心理、环境等等展示给学生,并以一定形式让学生经常训练,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生活中的直觉经验、寻找与这些要件的共同点,再通过感知、模仿的不断强化过程,逐渐从生疏到熟练,并形成稳定的技能结构,再放手让学生带着这些技能到生活中去创造性运用,促使技能自然发展,那么随着学生生活阅历的丰富,语文技能的日臻熟练,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技能的形成也就成为可能,那种单纯地讲解技能技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总之,语文教育规律必须遵循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质,这一特质符合人性本身的发展和需求,反映了人们认知的客观性,人本教学就是语文学科在这一理念下的具体体现。尽管语文教育的方法可能因环境、条件、对象不同而千差万别,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应该是广大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人们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必然归宿。
作者简介:严科文,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实验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