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二元化”教育尝试

时间:2024-05-09

摘 要:国家提出的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了二元化学习的主力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二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中,领略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二元化;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下,国家提出的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在教学中师生的相互促进能得到很大的发挥。教师与学生都要具备相应的素养,对于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的解释,其实是在老师的核心素养的带动下,指导学生逐步形成学生学习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和学生组成了二元化学习的主力军,也是教学中的两大关键力量。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的重要责任,中央提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打造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具备核心关键能力。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如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建立起核心素养的概念前,教师应该先具备更优秀的核心素养,具备相应的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教师的主阵地就在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二元化”教育模式?

“二元化”教育模式设计是以实际的教学活动为中心选择适当课程内容,为广大学生拓宽化学学习的知识面,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更加真实的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在高一化学教学的有关氯气的教学中,我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二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中,领略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讲授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中,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學生的强烈求知欲的带动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引导作用是结合先前学习的氯气的一些物理性质,教育学生如何避免实验中氯气泄漏,造成空气污染。各实验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出实验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相关实验仪器,完成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并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其中一个小组的实验设计如图:

过程:先用干燥的集气瓶收集一瓶氯气,观察气体颜色为黄绿色。盖上橡胶塞。用带针头的注射器吸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将注射器针头扎入橡胶塞,并深入集气瓶中,,轻轻挤压注射器活塞,当有液体滴入集气瓶中时,松手,观察现象,瓶中黄绿色的气体颜色逐渐褪去,瓶中得到无色溶液,注射器的活塞自动下落。教师指导小组同学合作讨论:①为什么黄绿色逐渐褪去?②为什么注射器的活塞在松手后会自动下落?

学生在讨论后,给出合理解释。氯气与水反应会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这两种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因而集气瓶中氯气逐渐消耗殆尽,黄绿色逐渐褪去。对注射器的活塞在松手后,因为氢氧化钠与氯气发生反应,造成集气瓶中气体压强下降,活塞上方的大气压强高于集气瓶中的气压,因此,外界的大气压压迫活塞向下移动形成了活塞的自动下落。

在这一实验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在和谐安全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的关键能力体现在对学生实验的安全指导上,教师要认真审核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对于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要有提前的预判,在实验后,对学生思维深度的引领,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灵活应变的考验,教师对实验深度的考虑,直接引领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实验过程中去。而对于学生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学生盲目的探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实验结束后随即投入深入思考。

实验结束后,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氯气化工生产的视频,指引学生在联系实际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氯气的性质及应用,如氯气生产车间的工业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以及自来水厂应用的新型消毒剂,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新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时,也在观察我们的实际工业生产的过程,指导学生联系生产实际,树立学习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通过对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课堂教学反思,体会“二元化”教育模式的探讨。

一、 教师方面,强化专业素质,培养关键能力

(一)

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作为教师要结合自身大学学习的基础,认真研究中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自己要不断读书,充电,尤其是对某些知识的深入思考,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支撑,所以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鼓舞自己,激励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引领。

(二)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知识是基础,技能要得到很大的提高,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同时技能的练习又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理实一体是“二元化”教学的最大亮点。

在实验前,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前设计实验方案,就是引领学生学会去分析问题,通过对知识的分析,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学生实验完成后,再给学生准备了相关的思考题,或是对操作技能的小结,或是对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深化理论,又在实践中积累知识,进一步提升技能,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和思维层次。

(三) 创造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记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教学相长也。”概述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际上,从古至今对于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师生关系,创建快乐式教学环境,在教学中使老师和学生真正融入到彼此的世界里,听到彼此的心声,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一种幸福,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多角度回答会给老师带来新灵感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学生的态度价值观也会对老师的思想素质有一定的触动;学生遇到的问题,会对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突破口,促进教学理论与教学研究的交叉融合等,对以后的教学教育都有重要作用。

(四)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

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

学生方面,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一)

立德树人思想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师生之间和谐共生,在讨论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对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引领者,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共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都是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二) 团队合作意识

“二元化”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注重团队意识,团队合作能形成一种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又能产生一种互补和相互激励的效应。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指导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分工,团结协作意识会逐渐形成,在进行氯气与碱溶液反应设计方案时,分组内学生之间又会有分工与协作的要求,通过不同设计方案的展示,学生已经有了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在实验中要注重不同性格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上,让他们在实验中相互交流,合作。如此一来学生在实验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团结合作、提高技能。这有助于学生将来参加工作之后,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元化”教学一大亮点就是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動手锻炼,教师提出实验课题要求,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并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学生需要查阅书籍、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然后综合小组所有成员的信息,他们要会筛选符合要求的信息,然后汇编写出详细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同时遇到问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共同探讨相关知识点,从多重感官上认识、理解相关知识点。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把握,又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灵活运用生活经验、社会资源,形成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与能力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学生自己探究,兴趣浓厚,与同学讨论,探究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回顾氯气与碱溶液反应这一实验课堂教学,在“二元化”教学教学模式中,取其精华,实际教学中应用核心素养教育,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准核心素养教育的切入点、着力点,以此培养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能力,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国家提出要培养学生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这些关键能力,教师也要具备相关能力。构建更加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关键能力,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要具备相应的关键能力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7.

[2]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作者简介:

常云红,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外国语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