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课前活动形式探究

时间:2024-05-09

摘 要:课堂45分钟是固定的,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的听课效率是每个教师该致力思考的问题。课前振奋学生的精神,有效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直接有效地提高这节课的听课效率。“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好好利用课前的五分钟,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同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提高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课前活动,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致力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内容灵活,形式多样,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能力训练;课前五分钟;多种形式;积极性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有限的课时和升学的压力限制学生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发展,如何调动课堂气氛,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利用课前五分钟,采取多种形式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费时不多,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处于情绪高涨的状态下进入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听课效率。下面就对自己坚持了一年的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做一个总结。

一、 坚持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的出发点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实现该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设计一个巧妙的切入点,通过活动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热情,迅速进入课程学习情境,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情感的共鸣。教师课前活动设计之初应明确目的,而非为活动而活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说,甚至对课堂教学起负面的作用。“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所以课堂中一切环节的设计,技巧的应用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该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内容形式都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不同的课堂教学,要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二、 坚持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的收获

其一,有效提高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对学生进行信心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记得新学期开始打算在新班级里开展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学生一听说要上讲台,反对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十分之九,不过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从愿意进行训练的学生入手,挑选有朗诵基础的学生,从简单易行的千字散文推荐入手,让他们在每节语文课前用五分钟的时间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篇打动他们心灵的文字,字数控制在千字之内,并分条陈述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尝试。尝试较成功,一周后规定其他同学也要上台进行散文推荐。这样一来,愿意上台的同学先上台,有畏惧情绪的学生后上台,后上台的学生可以借鉴前面同学的经验,辅以教师的指导评点,很顺利地完成了全班一轮的散文推荐。在第二轮散文背诵开始时,让学生选择背诵三四百字的散文或进行每周一篇的散文摘抄,只有寥寥几个学生选择了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没有技术含量的散文摘抄;大部分学生愿意上台开口表达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进步。

其二,提高了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写作的能力。“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记得上《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课前五分钟,孩子讲的是她上学路上的一株花树,她说自己日日走在这条通往校园的小路上,小路旁伫立着一棵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树是静默的。只有春天,树突然开满繁花,这样的景象对她的内心是有触动的,而她不知道如何形容,昨天预习课文时,觉得感觉和课文的描绘很相似,所以今日上学途中她有意端详了花树,觉得花树像是等了自己很久,像是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她的描述引起了班上其他孩子极大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课后推荐了席慕蓉的诗歌《一棵开花的树》、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等。这节课孩子加入了自身的观察体验,学习热情特别高,课堂气氛很融洽。课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认真阅读了相关的作品,很多孩子都写了自己读的读后感。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收获了知识,获得情感共鸣,还在课后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面,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其三,搭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同学间的情谊。常言道“人之相知,贵在沟通”,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心灵沟通的基础上的。课前五分钟内容大多来自孩子们的生活,或者阅读作品的感受,或者讲述故事,或者推荐作品,或者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孩子们可以吐露心声,谈理想,谈志趣爱好,谈对人生社会的看法,谈班级工作、校园事件等等,话题的生活化更容易产生共鳴。记得一次同学演讲,话题是理解,他举了颇多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证明理解的可贵和艰难后,话题一转说到班级昨天举行的篮球赛,当大家都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当班级中指责的矛头纷纷对准球队成员时,他愤怒了,他原来只觉得隔阂的深重是文学作品中无病呻吟的夸张,但是经历了这次事件后才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理解的艰难,尽管他们是生活经历大致相当的同学,不过他表态自己不会被一时的误解吓倒,“再多的辩解在行动面前都是无力的,让我们用事实来洗雪失败的耻辱”,班级响起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演讲,让他们的心凝聚在一起,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其四,提高了课堂听课的效率,刺激教师教学灵感。高中课业负担繁重,许多学生完成每天基本的课后作业都非常吃力,长时间的学习让他们面带倦容,为了保证课堂听课效率,一方面要靠学生自己顽强的意志,另一方面要靠老师及时的引导。“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自己的工作”,对于课堂也一样。课前五分钟活动的趣味性、生活化、动作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另外学生求新求异准备的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常常能刺激教师的灵感,记得一次学生推荐一篇纳兰性德词的读后感,正巧在学习模块选修中的古典诗词鉴赏,于是几个有共同兴趣的同学发起了研究纳兰词学习兴趣小组,教师趁此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最美的古典诗人”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古典诗歌知识积累和鉴赏水平得到明显地提高。学生推荐张抗抗《雪山下的向日葵》,教师趁机引导象征这一写作手法;学生讲述新近听到的一个悲惨的故事,教师趁机介绍悲剧的特点;学生在讲台上对三国人物侃侃而谈,教师自愧不如后回去恶补《三国》知识;教学相长,课前五分钟的能力训练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教师于其中也获益匪浅。endprint

最后,课前五分钟的能力训练在提高同学听说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鉴赏的水平,锻炼了思维的能力,写作水平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同学在各类作文竞赛中拔得头筹。

三、 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的形式

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的形式多样,难度深浅不一,其中比较受学生青睐的有散文推荐、散文背诵、对对子、成语接龙、即兴演讲、说新闻说看法等。形式不一而足,各有各的妙处。张志公先生说:“无论说话,听话,识字,作文,能力怎样一步步提高,应该有一般规律可循。摸清这些规律,运用它,设计出训练的途径、步骤和方法,就能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呈螺旋形上升的,口语训练也不例外,这一原则要求在安排训练时,一方面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方面要多次重复,不断强化。

(一) 散文推荐

适合于初始时的训练,难度不大,教师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文章来读,读得好的话可以赢得下面同学的肯定,难度可调适。比如,最初允许学生带文章和推荐理由上台读,再接下来只允许读文章,推荐理由要脱稿,再接下来可以读文章,但文章中精彩的一小段要求背诵,有时同学兴起,通篇脱稿,相信台下热烈的掌声会让他在今后的一段生活中自信满满。

(二) 即兴演讲

在散文推荐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后展开,此时的学生有胆量,有一定的口才,愿意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追求独特个性的性格使他们在这一环节大放光彩,为了追求效果,不少学生在这一阶段恶补各类文化知识,力求出新出奇,此时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三) 说新闻说看法

更深一步的训练,需要学生有相当的思考能力,对事件的看法不肤浅,不偏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对社会人生作出自己的看法,并力求独到。独到很困难,但是思考让学生们加速成长,更显成熟。引导学生关注央视的《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等有思考分量的节目,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此外根据教材需要在必修一中穿插课前随口翻译一个文言小故事、小片段,对对子,必修二中穿插成语接龙、讲述名著故事,必修三中穿插“名人传”——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位名人,佳作读后感,必修四中穿插论辩、我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必修五中穿插即兴诗歌鉴赏。

当然,课前五分钟的训练形式远不止这些,我们要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认真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从而挖掘出更多适合学生活动的内容,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这些训练形式,费时少而收益大,学生人人参与,各显神通,尽情展示自我,五分钟的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心情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更主要的是课前五分钟的训练轻松又实在地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正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说:“让大多数学生在‘享受成功的欢乐中‘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采用一分为二评价法,让其在自己的讲述中感到某种‘成功的欢乐,受到鼓舞,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情趣和欲望。”

最后说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活动目标要明确,活动要服务于课堂教学;2. 活动时间要控制,不可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3. 活动准备要充分有序,教师要适时点拨;4. 要经常检查督促,或鼓励总结,或指导改进;5. 最重要的是活动要坚持不懈。

课前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这五分钟给了师生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无论从知识还是到心灵,师生都受到了极大的熏陶和感染,适时地把讲台交给学生,能很好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能力得到了锻炼,把自己所学所获很好地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份挑战。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份惊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課程标准[S].

[2] 周国韬,杨雪梅,王淑娟.现代教育理论研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2版)[M].海南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郑菊,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