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

时间:2024-05-09

摘 要:数字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现代读者对信息的获取情况呈现出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状态,高校图书馆对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沿用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读者个性、快速的阅读需求了。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对应的对策和建议,期望对提高我国图书馆今后的信息服务质量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

目前“互联网+”正逐渐与传统行业相融合,渐渐地从最开始工具的使用发展到行业的创新和优化。如今网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也在被其改变。而图书馆如何顺应时代的变革与进步以及如何为广大读者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阅读服务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特点

1. 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如今,移动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读者群体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比如对于高校学生与老师而言,高校学生要进行英语的四、六级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因此他们对英语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信息有较大的需求;高校的老师有很多年纪不大,其除了要完成日常的科研与教学任务,还需要进一步攻读更高的学位。因此,他们需要获取有关教学保障、教学内容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最新文献资料等方面的信息。

2. 数字化的服务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无线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在读者之间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这促进了网络化社会的形成。除此之外,对于图书馆来说,其读者大多为教师和学生等人群,他们求知欲强,学习能力较强,而且思想活跃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图书馆早已不再是人们获得信息服务的唯一方式。新时代的读者更加期望获得方便、快捷并且高效的数字化服务,读者所需要的更加完美的用户服务体验,对当今的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精细化的信息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读者常常会因为所面对的信息数量过于庞大,而感到迷茫。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者更需要的是已经加工和整理好并且有针对性的信息。这就使得图书馆信息咨询的相关工作逐渐变得十分复杂。而对于图书馆来说,只有提高了读者的资源利用率、外借率才能获得自身持续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馆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得到提高。具体来说,图书馆的馆员需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社交工具以及计算机网络,能够通过对各种不同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使读者对具备针对性、高效信息服务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

二、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

1. 服务理念比较落后

在我国,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要在保证馆藏丰富的基础之上,定时和定点地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服务方式单调,只是注重为读者提供现有的信息服务,难以同时包含社交、学习、娱乐以及科研的功能,难以提供立体化、多元化的服务;第二,服务较被动,图书馆提高的服务是定时定点的,不能主动且随时为读者服务;第三,服务较肤浅,仅将馆内藏有的图书信息和内容发布给读者,难以满足读者的深层次、个性化的需要。

2. 馆藏结构不符合“互联网+”的要求

当前,我们国家传统的图书馆馆藏结构基本都以信息载体的形态来布局。例如,纸质图书馆的结构按不同的地點可以分为图书借阅室、电子借阅室等等,但是这样的布局可能会把相同专业的知识以不同载体的形态来分配到图书馆的各个房间,想要对信息全面了解则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如,电子信息资源的馆藏一般按照数据来源或者语种的不同来分类。这些数据库间没有相同的渠道来连接,用户没有办法在各个数据库之间来进行查阅。因此这些数据库之间成了彼此独立的点,图书馆的资源网没有形成。

3. 滞后的图书馆工作管理制度

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员都定时定点地去参加例会,他们所进行的服务工作都按照《图书馆文献管理暂行条例》等纸上的规章制度来实行,这样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管理的灵活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自然也不会过多地考虑在内。除此之外,这些规定仅仅从图书馆里角度出发,没有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对管理员以及阅读者都是过于死板的,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不符合现代的社会价值观。

三、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对策

1. 创新服务理念

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服务创新,应该主要致力于:第一,服务方式创新。采取电话办理以及信息咨询的创新服务,并通过QQ、微博以及公众号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第二,服务主动化。通过使用新型设备,为读者提供透明、移动、智能的信息服务,届时读者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查询;第三,服务内容深入,在“互联网+”时代,读者更喜欢电子图书和资源,他们的阅读方式变得愈发碎片化和精准化,因此需要图书馆准确和快速地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到读者需求的信息情报。

2. 调整馆藏结构

对于纸质文献的资料我们可以按以下方法来做:首先,不能再按照信息的载体形式来进行分类,要根据相同的专业学科,将其整合到一起来进行借阅室的设置。可以以学校专业设置或者学科进行分类,将相同或相关专业的所有资料整合到一起,形成立体化的文献管理模式。对于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变革与改进,比如自建数据库与已构数据库之间或者在同一个数据库之内建立链接,这样可以有效加强信息的整理以及各种文献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图书馆要以馆藏资源为起点,运用互联网同类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特色资源馆藏体系。

3. 更新图书馆日常工作管理制度

图书馆以服务为主,工作人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岗位:管理岗、服务岗、技术岗和科研岗。管理岗负责人事以及图书的规划;服务岗直接面向客户提供服务;技术岗主要负责日常程序的维护或者图书编目等;科研岗负责图书馆和有关专业的研究。每个岗位工作性质不同,所以,图书馆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在文献借阅服务工作方面,《图书馆文献管理暂行条例》等规章制度不可过于死板,要考虑人员的灵活性,按实际情况去提供服务,尽量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

4. 注重互联网人才队伍的建设

“互联网+”时代,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有着更加个性化以及高效的需求,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图书馆注重互联网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图书馆要加强馆员系统学习新科技知识的力度,以适应新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式。其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针对信息服务环境的变化及读者的需要,为用户提供可靠而有用的信息,重视培养网络信息服务的专业导航员,加大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力度。在信息化新时代,图书馆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因此,馆员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来为读者提供服务,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断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将被动的服务转化成主动的服务,在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借助图书馆的数据平台,对读者的需求进行主动分析并及时回馈读者。

四、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超越了工具的使用功能,成为传统服务业深化服务功能的有力推手。在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如今,许多读者倾向于从互联网中寻找所需的信息资源,使得图书馆使用率不断降低。因此,图书馆要抓住机遇,适应时代的发展,根据所在地区的特色,建设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化的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王小华.“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浅析[J].出版广角,2016,(02):41-43.

[2]方从彪.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发展策略探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2):59-61.

[3]陈洁薇.“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探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34(04):46-49.

[4]伍晓鲁.浅谈“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办公室业务,2016,(15):180.

作者简介:

王瑞楠,讲师,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商洛学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