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钟仁佑+王云亮
摘 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专业,在设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结构前提下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
一、 专业发展沿革
1999年始,为了扩大专业适应面,国家教委把各大专院校本科专业从504个压缩到了249个,在数学类中,由原来的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运筹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等4个专业调整为现在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可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专业。该专业的特点与特色是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强化其计算机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十世纪是各种学科的“联网”时代,边缘交叉学科得到迅速地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是以培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多元化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2007年获批,2009年首次招生,从2011年开始连续每年招生,每年招生人数在45人左右。
二、 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学院确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下:本专业培养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
2.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实现能力;
3. 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
4. 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 专业课程设置
按照学校课程设置的模块,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始终贯彻德育教育,主要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公共体育》等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重基础,开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基础》、《Matlab软件》、《数据结构》、《数值分析》、《运筹学》、《微分方程数值方法》。选修课程为学生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常开设的课程有《数据库》、《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常用统计方法》、《信息科学概论》、《统计模拟与计算》等,新生还增设《大数据开发基础》、《数据挖掘技术》等课程。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方面,注重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报告、讲座、论坛。
四、 专业培养模式
第一,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我们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促创新”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每年修订一次,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重视并重新梳理人才培养目标,多角度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体系及其依据等要素,优化课程体系,稳定但不乏与时俱进。
第二,加强课程实践环节,重视学生使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计算和处理能力。对于该专业课程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稳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前提下,学院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招生规模小,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机房等硬件设施齐全,老师能全面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以此保障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比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大赛等各类创新科技比赛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第三,促进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的双方是共赢体。政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储备人才,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拥有高素质信息方面的人才,是将来企业生存的根本。学院连同地方政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展现自身的优势,并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设立更多的实习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以提高其实践能力,根据市场形式更有针对性指导学生。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实习将基础知识、方法、手段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并增强就业能力,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第四,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多途径就业。培养目标决定培养模式,决定大部分毕业生能适应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学院做好就业指导和培训、搭建就业平台等就业服务工作,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学院的毕业生有信息分析处理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方向,教育教学方向,企事业管理方向,继续深造,其他方向或者自主创业的。
五、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强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从而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在未来市场中的地位。从2015级开始采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作为一个大类招生,前三个学期课程设置相同,第三学期末分流为两个专业,第四个学期开始分专业培養,我院还会继续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云翔.地方本科类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2]赵昕,王淑玲,皇甫艳.普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03期,第31卷.
[3]郝水侠,郭云霞.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第2期.
[4]王先超,王春生,柏春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第10期,2015年5月25日.
作者简介:
钟仁佑,王云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