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简析异化范畴的历史演进

时间:2024-05-09

摘 要:异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笔者仅以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马尔库塞四位哲学家的异化思想为线索来探讨这一范畴的理论脉络,为异化的最终扬弃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对象化

“异化”一词来自于希腊文,它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疏远、分离、陌生化,即背弃自身转变为异己的东西;第二,发展的必然性,即异化本身的扬弃就意味着发展过程的延续。而从“异化”这个词的历史观意义上说,它是指一种社会过程,在其中,人们活动的结果变成统治他并与他敌对的独立力量,包括作为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国家。从黑格尔提出“异化”概念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些思想的演变对当今社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此,我们仅以几个主要的哲学家尤其是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理论为主要线索来探讨异化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一、 黑格尔的异化思想

黑格尔说:“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即自然界是绝对精神必然要经历的领域,不经过自然界的发展过程,绝对精神就没有外在的形态,就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精神。黑格尔用“异化”来描述绝对精神的外化,是在外化和分离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应当指出:黑格尔的功绩是将异化这一概念引入并运用于哲学领域,奠定了他自然哲学的基础,从而使他的哲学思想更具思辨性,而人们现在所使用和研究的“异化”的概念正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和发展来的。另外,黑格尔哲学是头脚倒置的唯心主义理论,最终达到的只是精神的自由而不是现实的人的真正的自由。

二、 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

费尔巴哈关于异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宗教思想上。他认为,基督教把神和上帝看作是第一性的而把人看作是第二性的。费尔巴哈就是想用爱的方式来克服宗教异化,让人们从对神的崇拜上转移到对人世间的关爱上,通过倡导普遍的爱来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从宗教束缚中挣脱出来,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想使他的哲学具有了某种人文关怀。对于消除人们之间的利益纷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只关注人怎样把自己的类本质转移到虚幻的上帝身上,片面强调人的本质中抽象的物质属性,使他的思想基本上没有脱离感性直观和自然主义色彩。并且基督教本身就鼓吹自由、平等、博爱,而费尔巴哈所推崇的爱的宗教,也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三、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突出形式:劳动者的劳动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其劳动本身的异化、劳动者同其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构成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揭示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社会发展过程的关系,为我们理解現代社会的特征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思想还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即马克思十分明确地把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作为自己理论的根基,以科学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划清同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界限,从而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只有从这个角度和高度上去理解和阐释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的思想和他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现象的批判才能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脉络,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

四、 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

1. 工人与产品的关系是一种强制性的消费关系,工人只能被迫选择去消费某种产品而使自己处于一种被奴役的地位,成为产品的奴隶。在这里,马尔库塞看到了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疯狂地向工人推销自己的产品,刺激消费,虚假繁荣的现象。但他却忽视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的实质,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因此,他的批判是保守的、不彻底的。

2. 在科学技术异化领域,他认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倾向是把控制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以此来衡量自由实现的程度。而当这种控制论的负功能一旦无限制扩散时,就会使人的理性为科技进步所掩盖,最终使理性成为控制个人和社会的工具,这种工具理性在科技进步的模式中发展的越迅速,人们的主体性就越难以实现,个人自由就越难以获得。针对此种现象,马尔库塞提出了一系列的批判理论,指明了理性克服自身异化的途径,即理性自由发展的本质必须超越以控制为目的的科学技术。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和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在意识形态领域,一方面,意识形态把否定思维变成肯定思维,理性被扭曲成为非人性化,而科学技术则成为适用于一切目的的工具,把人类行为数据化、量化,从而使人成为机构设置的制度性工具;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产生出劳动的异化,而这种异化劳动是痛苦与不幸的折磨,成了单调无聊的重复动作,劳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本质而是工具。这些理论和认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劳动的性质和功能,摆脱不合理的劳动束缚、制度压抑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4. 马尔库塞还论证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已经与资本主义一体化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消失了,二者相互融合。工人阶级在物质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满足,他们不再反抗现行的制度和资产阶级了,也不再是社会革命的动力了,而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肯定因素和凝聚力量,取而代之的改造社会的力量却成了那些外国移民、流浪汉、少数民族等社会亚群体。在这里,马尔库塞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忽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掩盖了阶级斗争的实质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走向了一种理论偏激,带有一种虚妄的历史乐观主义色彩。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哲学全书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简介:

李友仕,讲师,山东省青岛市,青岛黄海学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