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主题数学课程

时间:2024-05-09

摘要:重新审视核心素养理念下进一步思考数学课程实施的价值和定位。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从关注课堂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式,体现了革新教学的理念。

关键词:主题学习;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

一、 缘起

常州市名师工作室第六次活动,以《时间之旅》为主题对《年、月、日》单元进行了整体综合设计,王老师以绘本为切入点,通过完成月历卡的对比、资源呈现交流、相关年月日的综合学习三个活动,引领学生完成了从时分秒到年月日知识的过渡。佘老师从时间的故事、太阳地球公转自转的演示、时区时差的介绍等多角度对年月日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拓展和延伸。两位老师带领学生从年月日知识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拓展中进行了一次素养之行。

二、 回顾

第一课时目标:

1. 初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2.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判断平年、闰年;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活动一:1. 自主探究,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进下面的表格。(先独立填写,再小组交流)2. 合作交流:(1)一年有几个月?(2)有31天的月份的是哪些?这些月份是大月的有哪些?(3)有30天的月份有哪些?这些月份是小月的有哪些?

活动二:1. 对比发现,深入认识平年和闰年(观看视频,了解平年和闰年)。2. 讨论交流:观察2005~2016年2月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出示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图片判断闰年平年。

第二课时目标:

1. 通过生活实际与客观事实使学生理解时间的特性,从不同方面理解时间的重要意义。2. 感悟年、月、日、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3. 通过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活动一:分享交流,丰富对时间的认识。你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故事或知识吗?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资料,请在小组内交流,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全班同学分享。

活动二:梳理知识,巩固应用,制作年历(月历、周历等)。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年月日”的相关内容,那同学们能不能从这方面来设计一下自己的时间谱呢?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然后交流。全班作品欣赏,同伴分享交流。互相点评,谈收获。

三、 思考

核心素养理念下进一步思考数学课程实施的价值和定位是什么?如何从关注课堂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主题学习是否能给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带来新型的课程形式?

四、 启示

策略一:整合拓展,整体构建目标。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状况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学材料选择上,可以从时间与空间考虑,选取一些新的、有联系的内容,在呈现和组织形式上,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时间之旅》学习主题是具有拓展性与研究性的课题,两位老师从绘本《成为好爸爸的感受》引发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时间的演变。两节课的设计围绕单元目标进行了整合和拓展,通过引领性的大问题,带领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交流中分享。时间的教学主题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在共同探索与发现中形成的,“研究年月日的知识”“介绍时间的故事”等专题是根据师生需要共同选择的主题。师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收获等活动中完成,在研究中共同得到发展。《时间之旅》引发学生思维场情境的生成,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体验性的知识,促成学生向学会学习转化,从合作、拓展、情感等角度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感悟数学学习的本质和内涵,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思维品质、思维品性、思维品格。

策略二:深度学习,共享智力资源。

《时间之旅》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相互学习”的过程,王老师通过三个大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空间,通过结构化资源的呈现,学生对所填表格进行序列化的交流,学生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在学习共同体中形成“思维场”。佘老师通过“你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故事?”“小組中把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与学生分享”等几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了课前收集的成果,在交流展示中完成了学生组与学生组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分享,学生在经历中学习,对本内容的知识学习得更为深刻,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

策略三:多样体验,扩展学习领域。

两节课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学生学习方式,第一节课从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视频演示等角度展开学习。第二节课从自我介绍、活动演示、制作年历卡、情感体验等角度充分展示了数学学习的多样性。第二课时中,为了说明地球、月亮和太阳三者运行关系,三位同学们课前编排了小话剧,在课堂上戴上头饰说明各自的身份。两节课设计的主旨之一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融听、读、看、说、写、做、思、想等各种基本学习方式于一体,以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这样的主题设计扩充了教学信息量,扩展了学习领域,所关涉的教学内容具有广度和合理的深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现行数学教材在素材的选择、习题的设计等方面很难做到满足各地各校学生的不同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高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从“以本为本,墨守教材”转为“以生为本,活用教材”,激活数学课程内容,使数学课堂走向丰富、鲜活、深刻。

作者简介:

陈建锋,江苏省常州市,新华实验小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