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4-05-09

摘要:“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该种教学模式,并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从而使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一、 前言

众所周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起点,应当被重视,只有基础打得牢,今后的数学才能学得更好。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所关注的焦点。在新课程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结合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施教。“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还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其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望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交流。

二、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没有自主探索、合作的意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工具日渐多样化,如手机、ipad等,部分小学生在写数学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不经思考,直接在网上查找答案,不管计算过程,只管结果,为了应付老师。对于这样的情况,在现在的学习中较为常见,有些学生没有自己探索,或者是与同学讨论的意识,最终导致其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

(二) 无法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且较为抽象的课程,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若是对教师讲的知识不能理解,导致其兴趣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再加上现在手机、ipad产品的盛行, 一些学生甚至沉迷于游戏,导致其上课精神状态不佳,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

(三) 小组合作的目的、分工不明确

有时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组成小组,最终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不大;还有些是班级学习成绩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在小组讨论中以优等生为主要讨论中心,而学困生却在小组中无所事事,这样一来,导致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

三、 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一) 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

自主探索要求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遇到困难,通过思考来解决难题,当自己思考也不能解决问题时,通过与其他同学合作,互相交换思维,一起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没有完全成熟,在学习上需要老师去引导,而小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慢慢培养极为重要,日积月累才能让学生将这种意识变成一种习惯。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时间,当一个知识点学完之后,让学生有时间反思,消化课堂所学知识。

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时,为了能快速算出答案,需要学生思考是否有更加简便的运算方法,例如教师给学生出一道题:17+9=? 让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答案。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学生A运用凑整法来计算,①17+3=20 ②9-3=6 ③20+6=26。学生B也是用凑整法来计算,但是计算前两步的方法不一样,①11+9=20 ②17-11=6 ③20+6=26。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不一样,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過合作、互相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还可以拓宽思路,获得新知识,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 巧设学习情景,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动力

由于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场所都是在教室,而数学课较为抽象、单一、枯燥,极易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教学情景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课。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情景来改变这种情况。

如:在学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老师可以以实物为例,将同学们带到操场去,提问同学们“我们学校的操场就是一个长方形,长110米、宽60米。有没有同学愿意围着操场跑2圈?”开始可能有同学比较羞涩,不敢去做,教师可以给予小学生鼓励,当有同学跑完2圈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刚刚A同学跑了2圈?你们知道他一共跑了多少米吗?”通过情景教学,不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让同学们掌握了对长方形周长的运算。

(三) 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

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把知识点给学生梳理一遍后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但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当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问题不能过多也不能过于复杂,问题过多时,时间不够,学生还没有思考完这个问题便进入到下个问题,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也不能过于复杂,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综合性,既能满足优等生的需求,又能让学困生通过题目来加深其对知识的掌握。

如:在学习“立体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拿一个正方体魔方来辅助教学。当教师把正方体面积、体积的知识点给学生讲解完以后,可以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先观察老师放在讲台上的这个立体图形,观察完后可以组成小组,4-5个同学一个小组,等会老师会有问题提问”。当同学们分组完成后,教师也在黑板上把题目写完,题目为“①这是什么立体图形? ②这个立体图形有几个面?③如果这个立体图形的边长为5 cm,那么它的面积为多少?体积又为多少?”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将抽象的图形变得具体化、直观化。并且,教师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提问,由简入深,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动力。通过分组来思考,不仅便于学生交换思路、拓展思维,还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其掌握正方体的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开展,不仅能改变枯燥的课堂学习氛围,还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同时,还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使得小学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效率从而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薛正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2):57-58.

[2] 张拥军.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08):80.

[3] 骆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30.

[4] 曹建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学周刊,2015,(26):92.

作者简介:

李辉,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东湖塘中心小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