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构建

时间:2024-05-09

摘 要:我國体育教学改革旨在提倡师生建立起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但效果始终有限,针对如何真正确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根本上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现状入手,进一步研究如何构建和完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以东北、东部沿海以及南方发达城市较多,整体呈马蹄环状分布,其中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整体而言,体育俱乐部的创立是顺应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体现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相对于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而言,体育俱乐部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发展现状

最初体育俱乐部教学分为三类: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俱乐部,其中课外体俱乐部由于其灵活性和自主性较强所以在高校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则主要针对课内体育俱乐部的开展进行,强调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改变以往班级授课制的惯例,从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理想的体育俱乐部教学能够营造自由、主动、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从以往单纯的教与学变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和辅助,从而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体育俱乐部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优越性,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组织制度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费来源单一,筹集困难

目前我国高校中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绝大部分经费由校方自行承担,相关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予以一定扶持,而社会资金则投入较少,极少部分能够通过自我创收来维持体育俱乐部的正常教学。就现状而言,发达地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情况要好于欠发达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经济对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影响。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对体育俱乐部持续发展的风险较大,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甚至断裂,体育俱乐部不得不停止教学活动,而来源广的社会资金的注入无疑降低了这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俱乐部的正常教学。

2. 教学设施设备满意度较低

据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女生对目前已有体育俱乐部的设施设备不满意,超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男生对现有场馆、器材等设施设备不满意,因此体育俱乐部教学场地、器材等设施的健全、无疑是提升学生兴趣和体育运动持久度的关键影响因素。虽然国家多次颁布了学校场馆、器材配备的标准目录,但由于环境条件、经济条件、观念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多数高校体育设施设备没有达到标准,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各项需求。

3. 教学内容及方式限制过多

对于已经开设体育俱乐部的高校而言,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由任课教师决定,由学校和学生参与制定教学内容及决定教学方式的高校很少,而实际上积极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更多地让学生具有和增强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方式上,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仍然普遍存在以单向传输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技能技巧的熟练掌握。

4. 教学组织形式较为混乱

对于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一直都没有统一的定论,男女学生是否分班进行教学、不同年龄学生是否分班、不同年级学生是否分班等,一部分观点认为应当将学生按技能水平的高低进行分别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也有部分观点认为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同班能够互相帮助和配合,促进整体体育水平的进步。

二、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与完善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构建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决策系统(从宏观角度主要指教育部体卫司、群体司,从微观角度主要指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领导小组)、执行系统(从宏观角度主要指体育卫生处以及各高校体育教学领导小组,从微观角度主要指各高校教务处、各院系体育教研组以及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老师等)、反馈系统(宏观角度主要由省市专人和部分高校校长组成,微观角度主要由高校指派专人组成)、监督系统(宏观角度由教育部体卫司、群体司指派专人,微观角度由高校体育领导小组指派专人)。决策系统发出指令,执行系统进行落实,反馈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后反馈至决策系统,对指令进行修改或发出新指令,监督系统对过程与结果进行监控督促。

1. 解决经费筹措问题

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绝大部分高校都面临着经费缺乏的问题,而俱乐部的正常运作离不开经费支撑,因此在俱乐部开展的初级阶段最好的方式是政府拨款投资办学,拉动民营资本进入,剩余不足部分由高校予以补充;在运营阶段高校可通过向社区民众开放俱乐部收取费用以及部分项目向学生收取合理费用来维持运营。

2. 促进场地器材达标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达标的情况,决策系统应当进行统筹考虑设计,资金不足可对硬件设施进行分阶段、分批次进行开发建设,拉动赞助商进行相关器材赞助,同时对外开放获取盈利来加大场馆建设和器材购置与维护。

3. 加大俱乐部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与社会人才资源库进行联网,加强市场引导,并注重体育俱乐部相关人才引进时的数量与质量保证;二是注重人才引进之后的职后教育,包括技能培训、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等,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与素质教育,方能带动教学素质的提高。

此外,高校更应该在扩大教学内容,丰富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上不断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实际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建设有中国特色、有地区特色、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三、 结语

建设和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已经是体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和手段,各高校应当正确认知,及时改变传统观念,加大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教学力度,加快建设与完善进程,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俱乐部教学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林.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218.

[2]宋晓洁.探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在普通高校的现状[J].知识经济,2016(20):63-64.

作者简介:

星集宝,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动画学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