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 要:培養学生的体能是体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小学生的体能培养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质、兴趣,并结合体育课堂的训练内容,以达到灵性渗透体能训练,释放体育教学魅力。本文从以兴趣为诱导,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以训练为主导,合理浸透体能培养;以活动为辅导,循序提升学生体能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体能训练;兴趣诱导;训练主导;活动辅导
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师一直都在为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体育学习质量和效率而努力,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案,但是结果显示,效果差强人意。针对这个情况,我认为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门身体运动的学科,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帮助学生践行体育活动的关键,假如学生的体能无法达到预期标准,那么即使他们领悟了技能上的精髓,也很难在肢体上将其表现出来。教师如何在体育训练课堂渗透体能培养,使学生有效获得体能的提升?
一、 以兴趣为诱导,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牵引下,学生的学习和锻炼往往会从被动转型为主动。而且,考虑到体能训练枯燥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能期间首先要确保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训练当中。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教师可以事先思考学生的喜好,然后将训练内容与游戏相结合,由此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他们正在参加游戏的感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小组内部的学生共同训练,共同参与训练。
比如:篮球运动极耗体能,在开展篮球教学期间,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能,教师利用运球和传球的技巧制定了不一样的接力赛跑活动,然后每个小组为一个参赛单位,开展接力赛。由此,不但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参与热情,同时也让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得到了最扎实的训练,让他们的运球、传球技巧和体能均得到显著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有趣的练习方案的同时,教师也要合理控制练习项目的难度和高度,确保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可以保障自身的安全,不会因为体能耗费过大而损伤身体,并针对天生体质薄弱的学生区别对待。
二、 以训练为主导,合理浸透体能培养
训练是体育课堂的主要模式,也是培养学生体能的关键。小学生天性爱动,对于枯燥的训练模式不感兴趣,教师要合理创新训练模式,主动融入体能培养,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训练的乐趣。为此,体育教师也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从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两点入手,从而达到合理浸透体能训练。
首先,在训练时间方面,虽然高年级小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强于低年级的学生,但整体来看依然处在成长阶段,所以在制定训练时间时,时长不宜过长,每次训练的时间可以为10分钟左右。而且,考虑到男学生和女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可以将女学生的训练时间降低到7分钟左右。当然,这里所指的时长并不是固定的,随着一段时间的练习,当学生的体能逐渐提升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延长时间,由此让学生逐渐适应更高的练习难度,从而做到循序渐进地成长。其次,在训练强度上,教师可以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训练上制定一个目标,随后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渐渐适应眼前的训练。以跑步训练为例:第一次,可以将训练定义在百米上,第二次为二百米,随后逐渐延长距离,直至延伸到长跑训练中。另外,考虑到部分学生的身体机能现状,在开展训练之前,可以要求学生以简单的肢体训练作为热身运动,比如走步和健体操等等。在学生参与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计时器和记录本,将学生每一次的训练成果记录下来,了解学生在跑步方面成长的情况。比如第一次的百米训练中,当学生跑到终点时,他们的身体状态,以及第二次进行百米训练后,他们的身体状态。
三、 以活动为辅导,循序提升学生体能
小学生体能的培养不是短时期内就可以达成预期效果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和长年累月的坚持不懈才能实现。所以,在培养小学生体能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定期为学生渗透一些有趣的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操作,以及让学生的体能在循序渐进中提升。
例如,因为事先为学生划分了训练小组,所以在平日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具有竞争机制的活动。另外,也可以为学生设计“全民健身活动清单”,鼓励每个小组制定一份“周健身报告”,然后由小组内部的学生自发组织参加活动。期间,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虚报自己的锻炼成果,因此可以定期开展比赛活动,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捕捉到学生是否在汇报成果时存在虚报行为。此外,随着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也可以合理运用电子设备辅助学生锻炼。比如鼓励学生利用家长的手机来使用悦动圈APP,然后由学生的家长将学生每次的走步总里程和时间以截图的形式发给老师,让老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家中的锻炼效果。长此以往,不但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体能,并且还能让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继而为他们参与体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让他们拥有一个人人都羡慕和向往的健康体魄。
总之,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和培养过程。所以,在制定计划提高学生身体体能期间,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并对学生每次学习时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由此及时了解学生体能的成长情况,从而便于制定更合理的指导方案。此外,有的学生因为天生体能薄弱,在制定方案时,教师也要遵循分层的理念,对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夏璐.学生的体能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J].新课程(小学),2013年02期.
[2]李腾飞.小学体育体能提升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6年98期.
作者简介:
许桂英,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