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俄教育合作视域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9

杭晓燕��

摘要:随着中俄双方在各个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中俄双方在教育合作方面有着良好的政治基础,有利于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本文基于中俄教育合作视域下探讨了中俄合作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俄语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教育合作;俄语专业;资源共享;联合办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也日趋频繁,中外高等教育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俄罗斯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贸易合作伙伴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人才。加强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俄语教育的发展空间,为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俄语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同时,双方通过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等形式积极构建跨文化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口语实践能力的提升,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互补。

一、 中俄教育合作的现状

目前,随着双边合作的不断加强,中俄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通过联合办学的形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优势的互补成为合作教育的核心和基础。目前国内约有5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均与俄罗斯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很多民办高校也积极推进与俄方的联合办学模式,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在俄罗斯留学生总人数达到了2.8万人。一方面,中俄联合办学的模式为俄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跨文化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俄罗斯语言文化背景、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引导理论向实践转化并生成新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联合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强化学生的口语和语法的应用能力。由于俄语语法形式变化较为繁琐,加之其他语系的干扰,俄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较为困难。依托于联合办学的模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到俄语语言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目前,中俄联合办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一是在专业的设置上存在偏差,所引进的专业中理工科所占比例较小,课程设置单一。一些高校在专业合作的引进上过分注重经济效益,无法实现双边资源的有效融合,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二是合作模式较为单一、机械化。很多高校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进行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引进,缺乏合理的评估,导致联合办学的优势无法发挥,造成办学层次偏低等问题。

二、 基于中俄教育合作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 改革教学模式。经济新形势下市场对于俄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大势所趋。因此,高校俄语教育应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中俄联合办学的优势作用,引进俄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方面要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进行深度把握。在立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设置科学合理、层次多元的培养体系。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强化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为跨文化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充分实现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中俄高校要加强教育基础科研合作,扩大项目合作的领域,提高选题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针对当下两国经济发展需求进行科研合作联合攻关,积极吸取优势资源并推动项目转化率的提升。

(二) 强化实践环节。中俄教育合作模式下要注重实践教育环节的强化,利用资源共享的优势培养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校方应积极加强校际间的沟通,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口语实践训练和跨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拓宽学生人文和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口语实践的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并生成新的学习体验。同时合作教育应提高办学层次,拓展优秀资源的交流空间、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国内高校俄语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校际间应达成合作共识,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校际间的交流合作活动,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实践交流的机会,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应充分体现中俄合作教育的特色,可以通过学生互换学习、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等多元化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为交换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不断感受目的地国家的人文环境和交际习惯,尽快地融入到语言文化背景当中去。

(三) 建立評估机制。在中俄合作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留学市场相对来说不够成熟,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不利于双边教育合作的长远发展。因此,应加强中俄留学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尤其是在学历、学制和交换项目上要进行严格的管控和把关,构建完善的监控机制,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确保办学项目能够规范严谨。同时应依照市场的实际情况,由教育部门牵头引入社会资源建立一个专家型评估机构,严格践行引入项目的质量评估标准,对中俄联合办学所涉及的课程体系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对办学双方的资质进行核准,以保障合作教育的质量。

总之,中俄联合办学进一步拓展了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实现了双边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培养具有高专业素养、国际视野和良好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平台。高校应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层次积极推动中俄教育合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晓彬.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研究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8,06:129-131.

[2] 赵晓彬.中俄联合办学的相关问题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7,01:171-173.

[3] 孙丽珍.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思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255-256.

[4] 高春雨.中俄联合办学的课程设置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166-167.

[5] 刘祥云.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9:195-196.

作者简介:杭晓燕,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