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彩萍+罗振敏+魏子淇+袁泉
摘要:通过对我校传统的安全人机工程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在混合模式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者结合”的教学法结构和框架,并对《安全人机工程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案应采取的措施做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安全;安全人机工程学;混合模式教学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生产领域内“人—机—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创造舒适、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意义将会越来越大。
我校开设的《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主要是解决煤矿行业中的设备和管理工作中的“人—机”结合面关系问题,研究导致职工伤亡病害等不利因素的作用机理,为相关预防、控制和消除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等,确保从业者能够安全、舒适、高效地工作。因此,开展以学生为主体、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讲授—阅读—示范—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改革是一个创新。
一、 《安全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部分内容枯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讲授效果较差。因此,应当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建构以案例讲解与角色模拟为主,启发学生共同发现、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再与教师共同探讨,将课程由“讲授”变为主动“探索”和“发现”。这样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构建学习,教师就只是促进者。
因此,通过开展混合模式教学方法研究,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唤起课堂教学的兴趣和活力,是推进《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提高此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
二、 《安全人机工程学》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一) 理论依据
由于安全人机工程学所教授的对象为安全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其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学科理论基础。因此,《安全人机工程学》应选用的以情景陶冶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教育观,以学生的求知欲为诱发导向,调动學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教学目标
《安全人机工程学》属于交叉学科,既要注重于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学习,又要并重人因工程学的应用实践。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以安全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利用人机工程学的工具解决问题。
(三) 操作程序
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为42学时,实验教学学时为6学时,并包含有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环节。
首先,课堂讲授开始时应向学生引入适当的案例,由学生去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在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导出课程大纲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理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最后,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所学内容,以《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思维方式,具备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实现条件
能够实现该教学模式的必备条件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开课前应了解学生的前导课程学习状况;其次,授课教师应与实验教师做好沟通协调,将实践环节与授课环节无缝对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实践中又能发现新的问题;最后,需要保证充足的课外实践,如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等。而针对于以上几点,在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中,均能达到要求,具备了该教学模式改革的条件。
(五) 教学评价
针对该课程特点,所选教学评价模式为形成性评价,具体步骤是:
首先,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其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最后,实施平行性测试。
三、 《安全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应用
(一)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紧紧围绕人机结合面这一中心,通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安全人机系统设计、分析和评价以及一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课堂教学的手段
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应通过视频、图片等内容,最大程度展现实际情景,使枯燥的知识变成动态趣味的知识;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如设计座椅等。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专题讲解,发动学生分组讨论座椅在设计时应考虑的安全人机工程学因素,发现其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三) 实践教学与现场参观学习
安全人机工程学中人的生理特征理解较为抽象,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讲解,很难使学生完全掌握。因此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人机动作协调实验、人的安全反应限度实验与人体疲劳测定三个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人的生理特征。
安全人机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亲自动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设计、制作和讲解汇报,最后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安全人机系统,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把整个安全人机课程的所有的知识进行了大贯穿和完整的运用。
四、 结语
根据我校安全工程系教学团队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到过程以及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做了详细分析和设计。使学生深入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有很强的实用性,生活中的椅子、牙刷、汽车等都涉及到安全人机方面的知识。此混合方式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枯燥的理论教学,可以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建立牢固的课程实践基地,最大程度发挥安全人机工程学的课程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淑云.蒋复量,刘迎云.基于核特色的“安全人机工程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与创新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4,2:76-77.
[2] 刘辉,袁昌明,王信群.《安全人机工程》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2011,8:94-95.
[3] 朱方,刘宏,解清杰.“安全人机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36-137.
[4] 时亚丽,徐昆伦. 情境教学模式在“安全人机工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4,4(35):41-42.
[5] 冯艳春. 基于实践思想的《安全人机工程学》教学方法研究[J].科教文化,2013,4:162-163.
作者简介:王彩萍,罗振敏,魏子淇,袁泉,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