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4-05-09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以至于他们的课程和压力都相对比较小。然而在所有学科中,小学数学应该是最有学习以及教学难度的。由于小学生知识面极其有限,以至于他们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也总是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加上其自身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有效的体现,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失去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就显得尤为必要,与此同时,对于提升小学生各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巨大帮助。本文对此探讨,也是希望进一步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培养策略

数学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一门科学,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能对数学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利于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

一、 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何意义

1. 更加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理念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格外重视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数学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也承载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小学数学其实也就是由数字符号所组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它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和教师的互动,进而彰显自身的主体地位,不仅利于对数学知识的充分掌握,而且也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以彰显尤其重要。

2. 有效加强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

小学数学是高级思维形成的一个基础,掌握这样的思维模式,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纵观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进而也影响到了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尽可能地让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他们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相关知识,而不仅仅只停留在对教师所讲解的基础知识上。比如:教师为他们设置一个加减法的生活场景,然后鼓励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场景的设置,加减法的运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则能意识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进而也能有效提升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3. 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尽可能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他们的主体地位也将得到有效的彰显,而这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与此同时,他们的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由于数学是一门偏理科性质的学科知识,因此在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更有助于提升个体的数学学习能力,并快速且熟练地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各类难题,除此之外,学生主体地位一旦培养起来,则更有利于他们知识的深入学习,同时对提高他们生活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很有帮助。这一切,其实都得益于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把学生真正地当成了课堂的主体。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主体地位培养所遇到的问题

1. 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入影响

千百年来,应试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对于我国教育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一考定终身”的消极理念更是直接折射到了很多地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虽然国内教育界和相关教育部门提出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口号,并且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但是对于部分小学而言,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是难以磨灭的。

当下,我国中考依旧是凭借最终的分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种考查模式的存在无疑使得我国素质教育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加上部分地区的教学资源等条件极其有限,从而使得很多的小学生学习数学都只是为了相关的考试,教师在教学中更是“照本宣科”,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只是天方夜谭。

2.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都是极其有限的,加上相对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以致于很难引进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而在职的一些教师,虽然能进行简单的基础知识教学,但是在教学方式等方面有待改善。

实际上,很多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都一直认为,作为农村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只需要掌握简单公式,理论等简单内容即可,从而使得教师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课堂上展开更有效的教学,自然也就会削弱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意识,而这些无疑都深刻地反映出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极度欠缺。除此之外,教学设备的限制也是约束教师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很多小学课堂上的教学设备还仅仅只有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由于缺少类似于多媒体,音响设备等这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从而间接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困难重重。

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培养的有效策略

1.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所以为了使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在课堂上得以培养的前提就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情景教学法。通过有效的情景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知识的强烈渴望。

比如,教师在教授“单位识别”相关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准备相应的尺子,然后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下自己的铅笔,文具盒,课本,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宽度,并用相应的单位做好记录。

这样的教学方式则是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所做的改变,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则更能够深刻地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之间的区别。而当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等到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他们的自主学习性也会因此得到加强。endprint

2. 加强和小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也是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有效构建的一个过程,而这其实是很需要师生之间有效配合的。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把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还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加强和他们的互动实属必要。比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知识的时候,只凭空告诉学生正方形和正方体的区别是怎样的,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形状是如何的,学生实际上是很难区别的。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在讲解的基础上,进而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相应的图形,不仅促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还能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加有效的彰显。

而作为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任何问题,也要及时地和老师沟通,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思路进行整合,同时也加深了和老师之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将得到十分有效的培养。

3. 注重提升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否得以培养,实际上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通常,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主要是以抽象教学为主,而通过加强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他们对数学事物的认识则会更加地形象和具体。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在安全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让他们分别把三个角标记出来,这样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则会更加印象深刻。由此可見,用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让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的巩固。

4. 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话形式

对话教学形式其实就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实也是为了在培养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能够得到教师更好的引导。通常,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话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想要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对话形式的丰富多样则十分必要。

教师与学生对话,则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同样是以“单位识别”相关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亲自用尺子测量了自己的铅笔,文具盒,课本,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宽度之后,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m,cm,mm计量单位的区别,而是应该尝试性地询问学生:“通过实践,你们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其次是丰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除了加强和师生之间的对话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学生分组,每次讨论相关话题的时候,都分组进行,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到民主的愉悦体验,而且还能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以彰显。

四、 结语

当前,我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使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即更加注重基础数学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体地位明显被削弱了,从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作为教师,则应该更加正确地认识到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从而才能促使学生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策略”这一主题进行浅析,也是希望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春林.课堂环境与自主学习[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5.

[2]李明.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研究,2012,02.

[3]曾超益.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宫美娟,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安波镇中心小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