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时间:2024-05-09

摘 要: 近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传统课堂教学的发展,积极发现问题并寻找处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且效率低下。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较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于怎样构建高效生态课堂,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去挖掘这片沃土。文言文高效课堂的建构,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改善和提高语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程翔的《琵琶行》为例,分析教学过程是怎样在核心素养的关照下进行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文言文;核心素养;琵琶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发展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一个整体任何一个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 课堂中核心素养的体现

程翔老师的《琵琶行》,《琵琶行》属于文言文,教学活动确立了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剖析人物情感的能力;程翔老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比喻描写手法,并从中感受这种手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带领学生们去想象,达到思维能力上的锻炼和提升。程翔老师的讲授重点把握了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两方面。白居易家境贫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经历使他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腐朽和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二十九岁时考中进士,并怀揣着“兼济天下”的崇高理想。他的诗歌都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不堪言、社会的腐朽和统治阶级的奢靡腐败,也正因如此而得罪当权统治者和官僚,由此开启了他的边关生涯。与琵琶女的偶遇使他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壮志难酬,顿时愁意涌上心头,相似的人生悲哀促使他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所有的辛酸和悲愤顷刻间迸发,跃然纸上,一首千古绝唱《琵琶行》由此诞生。课堂之上首先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了简要介绍,将《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剖析展现给学生,为接下来接下来的文本分析和解读奠定了思想基调。前期工作主要是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在对文章大意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分析解读。

对课文的分析解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琵琶女与白居易的相似遭遇,二是欣赏这首千古绝唱的情感变化,三是总结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在分析琵琶女与白居易的相似遭遇时,提出了六个小问题,都是比较浅显的,同学们能够不费力的找出,文章中主要出现了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人物,诗人通过对天涯沦落人感同身受的感叹,将自己与这琵琶女的生平遭遇联系在一起,而后让学生思考白居易为何发出这一声哀叹。通过这三个小问题,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到琵琶女和诗人命运的转折,以及情感的变化。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对诗中富有情感的诗句加以体会,并与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悟出蕴含的情感,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诗歌赏析的把握能力。

其次,程翔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文章对音乐描写所运用的手法。第一就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大弦嘈嘈……落玉盘”,勾勒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给人无穷尽的遐想,形象地表现出了音乐的柔美旋律和韵味。第二就是体现在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把琵琶乐声的节奏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第三就是对比的手法,有声无声的结合得到一种完美的体现;第四就是通过情感来体现音乐,每一弦都是那么的悲切凄凉,似乎是在诉说自己这一生难言的志向,其中心情的压抑与弦声的低沉婉转的述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第五是把无形的美妙琵琶曲化为有形,将所有的情感勾勒成一幅画,文章的发展脉络自然清晰明了。程翔老師对文章的解读和情感的挖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

二、 课堂核心素养思考

本篇课例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尽进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程翔老师引导学生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对语言文字的深入挖掘来带动学生感受作者的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激发其审美想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的意识和能力。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能自觉分析语言的意味。学生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与提升。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承与理解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责任。纵观如今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大多数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授字词、语法和翻译,严重的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程翔老师充分的肯定和践行了学生主体的理念,将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切实提高文化、审美、语言和思维几方面的能力。许多老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去关注各个要素及诗人的情感。如果说这种教学模式不加以改变的话,学生对文章的自我理解能力是不可能有太大的提高的,最后变成了“看热闹”。

程翔老师提倡教有学理的观点,语文教学应遵循一定的道理。语文教学又属于教学与课程的范畴,必须体现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原理和法则: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内化与生成;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生成和发展;转变教师单纯“教教材”的观念,充分体现课程的功能;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体验与内化生成。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至关重要,程翔老师教有学理的理念早已种下,他的课堂致力于在丰富的文化内涵中挖掘文本的美育,以此引导学生去审美鉴赏,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传达给学生,进而学生通过对文化背景的思考来体悟作者的情感。这一教学过程是语言分别与思维、文化之间的双向对接的过程,并进一步完成审美的转换。

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高学生在语言、思维、鉴赏、文化等四方面的理解能力。高中语文高效生态课堂的构建是当今文言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应该得到教育者们的充分重视。对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和培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与趋势,鉴于此,教学的三维目标需要统筹兼顾,并重前行。程翔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观念,使课堂教学活动“活”起来,实现了高效的带动学生学习和发展。

作者简介:

王圆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师范学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