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抓住微课实质 绽放语文教学之花

时间:2024-05-09

摘 要:微课,即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活动。它以短小精悍、直观性、知识点密集的优势在语文教学阵地立一席之地。本文就如何抓住微课特点,以促进更精准地把握住所讲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课;认同感;求知欲望;课始;外延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后,使语文教学输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特别是时下的微视频,因其有着“短、快、精、活”等特点,把单调的内容通过小视频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摒弃了以往课堂教学的陈旧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堂焕发出新鲜的活力,起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什么是“微课”?是指根据新课标和教学活动的要求,把视频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体现了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知识点(也可以是某一教学环节)而进行讲解活动的整个过程。它的产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丰富,学习更为方便,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内容,通过网络终端进行学习,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弄通弄懂为止。

一、 微课教学呈现的问题

然而,由于是新兴事物,很多老师对它还慭慭然莫相知,从而使得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比例相对偏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一) 微而不小,需要更多付出

微课视频所展现的时间并不多,一般是十分钟左右。大家知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10分钟的视频,殊不知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上的寻找,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都是相对不容易的,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掌握。而如果应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则常常是进行微观调控即可,因而有部分老师就不想“舍近求远”了。

(二) 认同感低,改革力度不够

当前的评价体制下,成绩仍是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围绕着这根棒子转。而微课教学,则是盡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传统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和可控制性,很多教师在思想上自然不大认同微课改革的实效性,于是在微课的制作上走走形式,并没真正在课程学习、课程讨论探究上深入。

二、 预习铺垫,课始激趣

课前预习在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它作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寻找、发现、思考问题的重要阶段。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自主学习能力不尽相同,而且整体上发展水平还不高。教师如果不加引导就放手的话,常常会产生各种问题。比如,产生没有针对性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面对多如牛毛的资料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犹豫了之后只能做个大杂烩,来个生搬硬套,看似密密麻麻完整充分,其实是主次不分,不得要点。又如缺少方向性的问题,学生就难以对课文内容中的重难点有深刻的认识,哪些是属于理解性的,哪些是属于识记性的等,方向不清,一头雾水。因而以微课来进行指导预习可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微课预习一般课通过“读和注”的手段。即,首先,通过默读和识别音形义;然后进行朗读并作自我检测。当然,内容不同,目标不同,其新旧知识衔接点也不一样,预习微课的制作也应作出相应的变化,可是环节基本应以此为圆心展开,以强化学生养成好习惯。如,在《介绍我的家》的微课预习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家乡的风貌、代表性人文(如富有影响力的民俗小说《梅影仙踪》、朱熹遗墨“砥柱即满”等)以及标志性建筑等插入微视频中,渐渐地把情景融进课文之中,从而使画面感显得丰富而自然。

除了预习,还可以在课始导入起到积极作用。良好教学的开端,是课程教学成功的一半。微视频短小精悍、声色并茂、动静结合、形式多样,根据需要合理穿插播放对于好奇、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好的作用。如,在《山中访友》的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微课视频显示出,弓腰的古桥含情脉脉地凝视着水中的鱼影、月影;鸟儿在呼唤;露珠在和“我”眨眼睛,交流着眼神;山泉捧出镜子招呼着“我”去梳妆打扮这些富有诗意的景图带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了学生兴趣。于是,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思考:这些是我的朋友吗?他们怎么对我这么热情?就连雷雨也来吟诗?这应该是一幅怎么样的情景啊?我和朋友彼此互相倾诉心声。这样的视频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我让学生试着用文章中的语言对这些情景进行表述,学生兴趣盎然,就这样,开启对新内容的求知探讨。

三、 解疑释惑,拓展教材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重难点本来就有点不易,在不同的文本中,其难度也不尽相同。因而,教师要能够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反复斟酌,精心设计,力求突破,直达目标,以免学生学习如蜀道之难。微课这一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弥补教师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这一缺陷,从而使重点凸显,明朗教学层次,进行有效性地讲解。在三年级下册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即“总——分——总结构模式”。这种归纳性的知识点,比较抽象,要讲解起来还真有点棘手,于是,我借助了相关的微课,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接着归纳出答题要点,效果出奇得好。可见,在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上,微课的运用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强化知识点中也同样具有效果。先找出多篇课文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找到这些文本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接着对文中的各段内容的开头结尾进行归纳讲解。然后,促使微课对“总—分—总”结构再次进行梳理强化,从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牢固的印象。

诚然,文本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但在教学活动中要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有时还得需要借助“外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利用微课来增加知识储备,拓展文本内容,进而引领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教学时效性的提高。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来了解时间,以更能够懂得珍惜时间,我巧妙借用了微视频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听听时间的声音,从而能够从多维角度来理解怎样和时间赛跑,在微课中,学生在《匆匆》一文里看到了时间在洗手的时候,悄悄地从水盆里流掉;在吃饭时候,默默地从饭碗里流逝。学生在穿越时空隧道时,回到了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感受到时光“嗖嗖嗖”地飞逝。就是在这样的拓展中,学生大大加深了对时间的感受,这时,适时引导学生用文章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感受,强化了对时间的文化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珍惜。这样的微视频“外力”,对文章的内涵的理解具有更强的穿透力,使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endprint

四、 强化激情,拓展外延

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能够以教学的内容为基点,把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一课时,毕竟较多学生没有去过“丝绸之路”,甚至连这个名词都没有听说过,对“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难以理解,更无法真正从心底产生出赞叹之情。这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意,并且对文中描写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景象有一定的认识,我在进行授课前,特地精心准备了《丝绸之路》的微课。学生通过微课,初步理解了最近新闻热点“一带一路”,以及老家这“历史老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温陵”等知识点,再进一步迁移到西域来,对祖国西部景觀有初步感知。在微课的不断播放讲解,祖国西部丝绸之路不断呈现,同学们的感情也不断升温。这样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之情。又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利用微视频促使学生了解到圆明园的很多文物被抢到国外去,激起学生的屈辱感和爱国热情。同时,我适时展览家乡的《梅影仙踪》所描绘的风情,促进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时下,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获得知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新以往“就事论事”的思维局限,突破课堂时空限制,提供更多相关的、合理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总而言之,微课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作为视频热闹氛围而已,而是展现出新的活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当我们通过对其的精心准备、灵活运用,才能促使微课这一教学模式走出低谷,真正起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张闻语.浅谈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制作技巧[J].才智,2013,05.

[4]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5]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作者简介:

傅耀钦,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陈利学校。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