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课堂 先学质疑

时间:2024-05-09

摘 要: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发展了十余年,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深刻地嵌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导致语文教学很长时间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将研究点聚焦在语文教学的环节设置上,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了一些革新的模式,以此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增进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思考

语文课程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初中是所有学段中的基础学段,因此初中语文课程具有双重基础性。它们一方面要承接小学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奠定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承上启下的性质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在新课程改革了这么多年之后,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其原因与课程性质认识模糊,教学环节设置不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 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材施教的起因

新课程改革的起因是因为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价值总是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进而造成成績的大幅度下滑,然后自暴自弃,在学习的队伍中掉队到再也追不上。为此,国内的教育学界研究并尝试了很多教学改革的模式,早先的教学模式是“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作业”。在这种模式下,让学生一手写好作业,一手预习新知,显然是比较困难的,预习的效果不好,进而严重地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使得学生本来存有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被压抑下去,再加上学习主体的差异,使课堂上充满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二、 “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材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

(一) 立足课堂

课堂是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地位与核心属性被确立下来,两者必须以课堂这个物质载体为背景进行充分的配合。教师调动学习的气氛,把语文知识进行拆解组合,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输给学生,尽可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习知识。

(二) 先学质疑

学生的学习始于疑问,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在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会主动地去寻求答案,这个过程是最能将教学知识深刻地嵌入学生脑海中的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思考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目前,语文教师的教育改革思维还是比较强烈的,例如在初读课文、再读课文、细读课文等环节都会设置一个或若干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逐渐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开发,不断地训练以达到自动生发问题意识和问题行为的效果。配合着议论文、说明文等体裁的习作,更加有效地形成先学致疑的目的。

(三) 因材施教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名词,后来的现代学科研究也表明了,不同的学习主体在心智能力的发展和形成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近年有人将因材施教解读为因教材施教育,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真正的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开展的,不同的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程度有着先天和后天的差别。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不是为了完成每学期三十余篇的进度式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速度、学习的专注度、学习的程度是会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结果,教师如果不承认并尊重这个事实,则初中语文教学就始终呈现出沙地种树的形态,不稳不牢不结果。

三、 “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材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一) 质疑能力提高的具体实践

语文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始终把阅读的理念贯穿进去。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阅读课程,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确立了阅读的重要地位之后,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主动地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早期的语文教学中,总是会提的三个问题是:“文章分为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整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教师讲课的过程非常僵硬,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死板的,质疑能力的培养是无从谈起的。但是如果将对文本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则等于是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主动而积极的一面就会激散出来,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为每一篇课文的讲解提供了各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教学思路。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提问老舍先生作为一个北京人怎么会爱上济南的冬天?济南作为北方城市和其他的城市在冬天上有哪些不同?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焕发了怎样的情感色彩……这些问题将课文的知识和情感、作者个人的经历与情感紧紧地联系起来,使语文的学习上升到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部综合而一的体系之中。学生将这些问题提出来,自然要想办法解决并找到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质疑能力就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在质疑能力之后所配备的系统的学习能力也使得文本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很多学生甚至会主动地研究老舍,形成自己的小论文。

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将问题进行归纳、引导和提炼,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另外要特别注意,不能在一堂课上提出太多的问题,要抓核心问题,一手解决核心问题,一手将其引领的旁枝末节进行看似随意实则注意的处理。做到大问题共同解决,小问题及时处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集思广益,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根本性提升。

(二) 教师、学生与课堂的关系处理实践

既然是因材施教,那就决定了教师不能对学生在学习上“一视同仁”。“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将语文的学习着力点全部集中在课堂,这为教师的教学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教师的工作量是成倍增加的。而在这40分钟里,还有一部分时间是预留给不可控的因素的,这些都是对教师的个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在平日的备课和组织教学中有意识地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主动去采取一些新颖活泼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有时,教师会制作很多卡片,在上面罗列了文本的框架,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是独自思考,去填满框架里面的内容。初中语文的学习更加讲究的是学习的综合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融入一些作文的教学。例如,探究名家名篇的写作技巧,针对其写作技巧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充分的讨论,有必要时还可以选取其他名家名篇进行学习与比较,把语文学习的范围拉宽。这样的学习是将整体和细节、当下和未来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的,但是整个过程并不死板,学生学习起来总是保持一个较高的好奇度,而大胆的质疑也让气氛趋于民主,教师、学生和课堂三者的关系会变得柔和与融洽,学生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会在自由基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我国古典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文本中,教师可以制作图表,让学生了解两个民族神话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习的效果。而学生在填制图表的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再通过课外的渠道获得一定知识的补充,每一个主体在课堂上都表现得非常活跃,对学习时的情绪情感质量和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帮助。

四、 结语

本文的探讨重点具体来说是“立足于课堂,先学后质疑,因材而施教”。这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模式,其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真正地落实新课改的成果。在改革实践中,如果教师和家长的理念能够再先进一些、理性一些,不以成绩论高下,而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好,综合素养会得到最大的提升。可以说,新课改之后的又一成功的教学模式也就值得在更加广大的范围内加以使用,从而使新课改作为“教育的春风”,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幅度实现中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推进与践行。

参考文献:

[1]王会英.“阅读”与“写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2]邵雪燕.灵活运用方法,有效纠正错误[J].文教资料,2010,13.

[3]张桂芳.读与背不可小觑[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2.

[4]潘永辉.教学 文化 人格 心灵——师生对话录(二) [J].考试周刊,2013,97.

作者简介:

杨欣,中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