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 要:语文素养反应一个人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语文知识与能力离不开一定的积累。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教学经验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教学探讨
《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荀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积累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字词的积累,可以成为诗句中的点睛之笔;句子的积累,可以使篇章为之增色;而篇章的积累,就为阅读架起了桥梁,促进读者对文章的感悟。
一、 语文教学感悟能力离不开词语推敲
古人讲究诗句的精炼,于是出现了“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争议,又有诗因一字而卓绝千古,即“红杏枝头春意闹”,杜甫亦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志。言简意深的古诗崇尚用词的准确与凝练,而在现代文学中,也一样讲究用词方面的推敲。例如,在《一面五星红旗》中,为了体现一个游子对国旗深厚的感情,在面包店的老板想看五星红旗时,作者事先犹豫了一下,这个“犹豫”,就表露出他怕老板会提出用五星红旗来交换面包。同时,这个简单的词里饱含作者对国旗深深的爱戴和敬重。接着老板对五星红旗的喜爱,正中了作者的担忧,当他提出要用五星红旗来交换时,作者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在这儿“愣”字描述了作者觉得意外,没想到被视为祖国母亲的象征的五星红旗,在这儿只值几块面包,于是,他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在凝视中,他想到了无数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旗帜,高高地飘扬在祖国的大地上;他想到了在奥运会上,获得奖杯的运动员自豪地举起五星红旗;他也想到了天安门广场前升旗的庄严……所有的一切都在久久的凝视中让作者不再犹豫,他果断地拒绝了老板的要求。在此,就可以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使得作者对祖国的感情深厚而真挚,而且成为文中升华感情的亮点。
二、 语文教学感悟能力离不开句子积累
一篇好的文章留给人们的可能只是故事的梗概和一个道理,但好的句子不但能让人们记住作者和篇目,加以引用来教育别人,而且能在人群中流行成为至理名言。好句子都是经过作者苦心撰写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有效运用是学习语文,理解感悟文章的重要方式。有时候那些富有哲理或具有启发意义的句子能启迪育人。例如,在《和时间赛跑》中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了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这些富有内涵的句子从个人短暂的人生与时间永恒相比,体现出时间的永恒,人生的短暂,侧面告诫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碌碌无为,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此外,文中还有“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初读学生不会理解天上的太阳为什么会是新的,难道真像传说中说的那样:“有十个太阳轮流值日吗?”在引导下,告诉学生每天所做的事情和所发生的事情都不相同,因为当时的人物、情景、心情等可能发生了变化,他们才能明白,太阳在这儿就是一块钟表,是时间的象征。因为它的出现就代表着时间的变化,每一天都有新事物出现,所以说太阳也是新的。同样还有这句话:“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这里作者通过生活中容易随着时间变化的复杂事情,作者以简单形象的比喻,直观形象地道出了时光流逝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道理。一旦学生们理解了这些句子,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说要和时间赛跑了,这就是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更是对全文的理解!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背诵的一些名言警句,能拓宽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理解,达到提升对知识领悟能力的培养,最终提升学生的个人发展素质。
三、 语文教学感悟能力离不开篇章阅读
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引用一些有名的篇章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也会讲一些故事来引导学生,如果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老师所讲的事例他们才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说服才更有力度。比如我们教育孩子要感恩老师时,会给学生讲《三顾茅庐》、《程门立雪》、《孔子拜师》这些篇章,学生有的在电视上看过,有的在书中读过,假如将这些实例有机地联系起来启迪教育孩子,让学生能够理解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是一笔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资源。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以及人生阅历的丰富,学生能从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涵,懂得一段年龄有一段不同的收获,启迪学生向更好的人生迈进!积累促使我们理解生活,感悟生活。
四、 语文教学感悟能力不能忽视广泛阅读
学习语言重视积累,教师需要教授学习方法与阅读积累的技巧。阅读是最基本的积累方法,语文教学中需要从多方面去阅读,引导学生做到如何真正地去积累。语文知识的积累重在“读”:默读、朗读、品读、诵读。让读书通过眼到、口到、心到,在脑海里留下文章的深刻印象。读的内容要广泛,而读的知识也离不开全面性。长久的阅读,自然会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知识的海洋,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某种牵连,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调用。除了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要鼓励帮助孩子们积累生活,因为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科,还是一门人文的学科,它包罗万象,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家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或者对人们有深远影响的话题等,都在语文范畴内。如果只注重语言文字,而忽略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就很难培养出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学生。不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积累、生活积累都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解、记忆、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训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不能脱离语言学习和生活实际。书本、生活、课堂、学校、社会等都是积累的载体。老師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如果能在指导方面做好导航,那么积累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阅读感悟教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总之,各种知识的学习在于积累。对语文学习而言,语言感悟能力离不开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因为大量的阅读是积累的前提条件,积累才能沉淀生活,而沉淀才能理解。
参考文献:
[1]卜汉萍.积累,架起感悟的桥梁——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5(41).
[2]束虎成.拓宽阅读深度实现语文教育突破[J].才智,2013(7).
[3]涂天兰.浅谈小学语文品词析旬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都市家教(上),2012(11).
作者简介:
罗新庆,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赖源中心小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