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时间:2024-05-09

秦爽��

摘 要:高等教育彰显立德树人理念,必然要通过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得以实现。本文挖掘了“立德树人”理念的古今内涵,分析了坚持立德树人的必要性,提出了立德树人理念下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当今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遍认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指出了高等教育与德育之间的深刻联系,即学生品德的高低是判断高等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立德树人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势必要求高等教育应以德育为先。

一、 “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探析

加强德育,首先要明白要立什么样的“德”,即是要理解德育的内涵。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有“人生有三不朽”的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认为,人生最高的价值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崇尚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志趣、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是一个人得以长远发展、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和首要因素。从个人层面来说,“立德”就是培育、造就、践行光明之美德,从而陶冶个人的身心涵养、行道德之法。正是将“立德”放在无比重要的位置,在以德治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造就了“立德树人”的深厚根基。

随着时代的发展,“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当今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标准,是将种种包括了品德能力、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培育的德育渗透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全过程。

二、 当今高校学生管理中坚持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高校是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树人”,德育是最终实现“树人”这一根本目标的中心环节。

(一) 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有利于实现对大学生个体的有效管理

从微观层面来说,树人以德是针对一个个的学生个体,怎样去用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自愿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将立德树人的理念紧紧结合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有了德育工作作为基础,才能促进他们养成自觉遵守法纪法规的行为操守,才能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二) 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有利于实现对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引导

从宏观层面来说,道德终归是一种观念和标准,是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针对这种思想观念的社会性集中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有意识地发挥“立德树人”的引领性作用,在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营造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氛围,形成一种人人追求积极人生信念、传播勇于担当的正能量、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生道德追求紧密结合的一种学习生活风气,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真正贯彻落实、入脑入心,那么“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人民有用的人”这样的正能量就会得以在大学生普遍的信仰追求中广泛流传,这即形成个人、集体、国家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

(三) 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是改变现实境遇的迫切需要

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有其深刻的现实因素。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性质特别恶劣的校园凶杀案,如川师大杀人案,室友之间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滕某用超市买来的菜刀将室友芦海清残忍杀害,被害人身中50余刀,而成为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事件透露出的道德问题冲击着人们对大学生固有的认知。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立德树人”是引领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格,引领其成长成才的紧迫要求。爱因斯坦也有这样的著名论断:“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针对大学生道德规范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三、 立德树人理念下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德建设,用师德感化学生

“立德,首先立师德;树人,首先树人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的言行是高校德育的鲜活展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队伍是处于第一线的,是与学生相处最密切的群体,更能引导着学生树立怎样的道德。辅导员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德育的实施者,是德育之源泉。

最近,《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10万+”的阅读量、300多个公众号的转载,让一名高校辅导员亲切可感的形象刷新了公众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文章用轻松幽默的语言,透露出作为一名辅导员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影响着不计其数的当代大学生。可见,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才能对学生们产生正确的强有力的教育引导,才能更有效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播种在学生心中。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辅导员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并且自觉将立德树人一以贯之地融入教学活动、管理服务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二) 重视人性化管理,强化教育服务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气氛和工作格局。”辅导员固然可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等课程实现“课堂育人”,理论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渠道。辅导员更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正是因为理论教育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现实存在脱节的问题,很多时候理论教育并不能解学生的燃眉之急,在针对学生的个体道德教育的情况下课堂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和力不从心的地方。而往往这时,辅导员“人生导师”“知心朋友”的角色就能发挥作用,辅导员的角色和身份更容易去了解到大学生最为真实的思想道德状况、人生理想信念以及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能够及时发现大学生正在经历的心理发展遭遇的问题、价值观的激烈碰撞产生的问题以及大学生思想上的不解困惑,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将“课堂教育”吸收内化为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并外化为实践行动,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面有效引导作用。

要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十分重视人性化管理和教育服务理念。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理解学生是实现管理育人的起点。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工作的同时,要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当中,有效贴合学生思想状况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谈心谈话、寝室走访、深入课堂发现学生在心理、经济、学业上可能面临的困难或问题,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就业指导、生涯规划辅导梳理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在开展这些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确立和坚守正确的理想道德观。

(三) 通过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德育目标,注重学生品德养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第一,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实践活动主题,通过策划设计目的明确、积极向上、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国情开拓途径。第二,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控制舆论导向。在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过于理想化产生困惑、遇到难题,那么辅导员就要消除学生的一些消极认知,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三,充分利用实践活动这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展开师生交流,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第四,辅导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反思,促进他们在理论知识、能力水平、思想观念方面得到提高和收获,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途径,只有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中,才能实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162.

[2]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