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4-05-09

贾显维��

摘 要: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是“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选择走出国门投资办厂,而非洲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空间大,是当前最热的投资地区之一。我国这几年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呈递增趋势,投资覆盖率高,双方接触日益频繁,合作也越来越深化,中国和非洲国家及地区的合作无疑有着巨大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本文结合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强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对策。

关键词: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对策

一、 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 投资规模呈递增趋势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流量从2004年到2008年每年都有上升,到2008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达到54.9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48.8%。2013年已增至33.7亿美元,年均增长23.7%。到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经济复苏疲软,投资流量较2013年下降5%,但整体来看,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规模一直呈递增趋势。尽管如此,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至2014年末,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偏低,仅占中国对其他地区投资存量总额的3.7%。

(二) 投资领域广泛

近几年,中国在非洲投资所涉及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广泛,各行各业几乎都被囊括其中,主要涉及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等等共17个行业大类,在非洲投资企业虽然行业涉及面广,但整体来看分布仍较为集中。从流量方面来看,2014年中国对非洲投资17个类别的行业里,建筑业占比最高,达到了23.7%,金额为7.6亿美元;交通运输业5.6亿美元,占比达17.6%,位居第二;制造业5亿美元,占比15.7%,位居第三;采矿业4.2亿美元和金融业2.7亿美元,分别占比13.1%和8.6%,位居第四和第五位。仅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这五个行业在2014年的投资比重就占了当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78.7%。

(三) 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

2000年之前中国对非洲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使得民营企业申请对非洲投资项目的热情大大提高,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慢慢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至2015年中国在非洲投资的众多企业中,已有超过70%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并且在对非洲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知名民营企业,如华为、万向、力帆等,其中华为是非洲超过四十个国家的电信行业主流供应商之一。

二、 影响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因素

(一) 欧美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挑战

虽然我国在非洲投资有着有利的外交优势,非洲各国政府对我国的认同度也比较高,但是欧美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仍然让我国面临着挑战,欧美国家与非洲的历史渊源,新兴经济体的后发之力,都是不容小觑的竞争力量。美国对非洲投资金额和规模的日益增加,势必会对我国在非洲的投资造成影响,尤其是能源领域,更要时刻关注对手的强大,积极应对挑战。欧盟国家投资的非洲地区和我国企业较为热衷的投资地区一致,地区分布重合度高,竞争激烈。印度和中国同属于“金砖四国”,双方在对非洲直接投资领域有着激烈的竞争关系,非洲信息市场充斥着大量印度企业,对我国在非洲信息技术等产业投资造成巨大冲击。

(二) 非洲投资环境较为复杂

首先,非洲政治环境不稳定。非洲地区民族多、宗教多,因此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夹杂在一起引发的矛盾冲突也比其他地方多,虽然大的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局部来看,非洲地区仍然存在著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民族主义和宗教争执频频发生,甚至会演化成为恐怖主义、武装冲突等危险事件,造成当地治安混乱,危及我国在非洲投资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其次,非洲的商业环境潜藏危机。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能力低,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交通设施运力也明显不足。非洲地区的通货膨胀水平也比世界其他地区高,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东非国家通货率普遍上升,坦桑尼亚通货率达到6.8%,肯尼亚8.01%,乌干达则达到了9.3%。

(三) 非洲法律宗教等环境复杂

非洲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或者贫穷国家,并且一些国家正处于政治经济动乱期间,缺少立法基础与条件,大部分国家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依然不是很成熟甚至说不健全,尤其是投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都落后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之我国部分企业习惯了国内的运作方式,在非洲进行投资经营活动时也往往会忽视当地的法律法规,给其投资活动带来了很大影响及风险。

(四) 企业国际化人才储备普遍不足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涉及文化、法律、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投资、贸易进出口和语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国际化专业人才的要求十分高。我国对外投资企业了解非洲、熟悉非洲经济文化的跨国人才很少,使得企业制定政策有着一定的盲目性和短视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开发本地市场的进程以及和当地政府沟通交流的成效,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三、 促进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对策

(一) 加大政府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给予投资企业资金支持,解决对非洲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的问题,如政策贴息、提供优惠的援非贷款、银行的政策性中长期出口信贷;设立专门的援非投资金融机构以及援非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等;其次,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融资服务,放宽贷款条件,相关部门简化手续,一定程度上提高贷款数额,尽可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由于非洲地区政治环境特殊,不稳定因素多,政府可以考虑建立对非投资风险基金,同时建立和完善保险机构和基金组织,服务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为我国在非投资企业保驾护航。

(二) 增进中非双边贸易交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endprint

中国政府应利用中非论坛、合作平台,争取与更多的国家签订贸易协定,增进中非双边贸易交流,加大贸易往来力度。在对外投资领域,政府还要担负起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责任。政府有必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服务机制,如:搭建网络信息平台,设立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开通政府热线,以及联合非洲方面创建信息服务平台等,充分发挥联动性,及时、准确的为投资企业提供行业现状、投资风险、当地法规、民风民俗等相关信息,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三) 企业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

首先,做好投资前的风险评估和科学决策。为了避免企业的盲目投资,在投资之前应做好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对投资成本、行业现状、当地法规以及其他潜在风险有了准确的估计之后再进行投资活动,减少发生损失的概率。另外,市场规模、潜在竞争以及劳动力素质与劳动力薪资之间的权衡,包括政治、语言、法律等制度性环境,都是需要投资企业提前做好的功课。其次,合理选择投资规模,拓展投资领域。在选择投资规模时,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例如国内的经济形势、贷款難易程度、企业自身经济状况与人员配备,还有非洲当地国家的政治局势以及现行的规章制度、经济政策等,制定详细周全的投资计划,更有利于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模。除此之外,企业还应积极探索新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模式及管理方式,协调中资企业投资行为,形成企业集群式投资,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 培养国际化跨国管理人才

培养国际化投资管理人才,可借鉴欧美跨国企业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欧美跨国企业有一整套科学完整的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将其导入运营机制,为企业培养优秀的跨国管理人才。除了进行人才培训之外,还要知人善用。其次,我国企业应多招收本地优秀人才,充分利用东道国本地人才资源,使企业的投资政策对东道国的市场、文化以及政策法规适应度更高,有助于当地市场的开拓和品牌建立。再次,中国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投资国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熟悉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和本地的发展环境,应当选择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行业,扩大在非洲的投资规模。

参考文献:

[1] 陈小平.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5).

[2] 杨江,万科,黄新建.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研究[J].企业经济,2014(12).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