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陈瑞+路静
摘 要: 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史料运用至关重要,培养教师、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历史图片信息的能力,形成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对教师的终身发展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均大有助益。本文以多媒体教学背景下,一个学生无意间的发问引出教师的思考,带出了一段少有提及的军服变革史,印证了细心的历史观察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 图片 船形帽 军服改革 历史洞察力
在历史教学中,图片材料的运用至关重要。一张运用得当、解读合理的历史图片,不但便于学生理解一些难于把握的历史知识,更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而且,相同的图片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得出不一样的历史信息。
如右图所示,笔者曾用此图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围绕祖国统一大业所进行的相关政策转变,但在学生不经意的发问中,从中解读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演变的一个特殊阶段。可见教学相长,实非虚言。
在高中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教学中,笔者引用这幅图片(图1)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于台湾问题的政策转变,然而一学生却问到图中的解放军所戴军帽为何与影视剧中所塑造的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所戴军帽相似,由于课堂时间紧迫,而笔者确实未曾注意此知识,因此并未正面回答学生问题。课后赶紧查阅了相关资料,才发现这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演变的一段历史密切相关。
一、新军帽的由来——新背景下的军服改革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有过12次军服调整改革,其中1955年为配合新实行的军衔制而进行的军服改革是最关键的一次,对于推动军队的正规化建设至关重要。图片中解放军所戴军帽即是这次改革的产物。
1955年,随着新中国成立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也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我国对军服的样式、面料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军服的设计,参考了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军服,最终经国务院批准,国防部发布命令,于1955年10月1日正式推行。
55式军衔服装分为礼服与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礼服主要配发校以上军官;常服则官兵皆有配发,分夏常服与冬常服两种,其中军帽相对之前变动较大。夏季常服帽“陆、空军军士、兵夏帽为船形帽(如图2),颜色为棕绿色”[1]。冬季常服帽陆、海、空军士、兵为栽绒帽。陆、空军军士、兵冬帽帽面、栽绒为棕绿色;海军军士、兵帽面、栽绒为藏青色[2]。图1中解放军所戴的,正是这次军服改革的新军帽——船形帽。
二、新军帽的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尝试
船形帽作为军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空军的诞生。当时,多数空军飞行员是从步兵、炮兵等兵种中选送的军官,均戴着传统的大檐帽,极不便于飞行:首先是帽檐较大,飞行中的气流容易把帽子吹跑;再者狭小的驾驶舱使帽檐常常磕碰到精密的仪器设备;而且通过硬帽檐佩戴飞行镜较为麻烦。于是,一种无檐的轻便小帽逐渐取代大檐帽,在飞行员中推广开来。这种军帽由于形状如同船舶,因此称为船形帽。
后来航空帽诞生,但船形帽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因设计简洁、功能实用,作为一种训练帽,迅速风靡开来。船形帽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全部为布制材料,无帽檐,无钢圈,易于携带和清洗;可当毛巾擦汗,也可在行军睡觉时当枕头;便于佩戴钢盔,射击时也不会影响视线,故二战时美军就佩戴船形帽,后来被国民党军队引进,作为制式军帽[3]。
1955年军服改革时,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曾到中南海勤政殿审查军衔服装样品。当走到陆军战士模特跟前时,毛主席手指船形帽向贺龙问道:“你们说船形帽好吗?”贺龙答:“世界多数国家军队的战士都戴船形帽,它的好处是观测目标时不影响视线,戴钢盔时可以当内衬。”彭德怀说:“国庆阅兵方队搞了几种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戴船形帽精神。”毛主席说:“你们都说好,那就戴船形帽吧。但军衔和服装的材料都要用国产的,要立足于我们自己。”[4]
船形帽是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军队的标准军帽。苏联红军从1935年起就正式配备船形帽,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也戴船形帽。为了顺应历史潮流,更为了能够与国际军备接轨,响应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号召,55式军服改革遂采用了船形帽。
三、新军帽的消失——兼顾士兵意见的军服改革调整
可是,为什么大家对这次军服改革中的船形帽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呢?因为它采用的时间太短,只有三到四年时间而已。
1958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决定,国防部发布命令,“陆军、空军士兵船形帽取消,改为佩戴解放帽”[5]。“上衣的紧袖口改为散袖口”[6]。(如图3)
为何新军服采用时间这么短,又要对军帽做出调整呢?
其实,从55式军装下发开始,基层战士对船形帽就很不接受,从相关资料来看,抵触情绪的确不小。
如55式军装刚刚下发时,就有战士抱怨船形帽“像个半开口的蚌壳,戴在脑壳上会背时。红军的八角帽、八路军的帽子多好看,霸蛮要我们戴咯号炸口帽做么噔(方言:红军的八角帽、八路军的帽子多好看,逼着我们戴这种炸口帽做什么)”[7]。
而且时间推移,船形帽的劣势慢慢显露出来。帽子容易戴反,反了就容易掉。比如有士兵去舀稀饭,一低头帽子就掉进了稀饭桶里。不仅如此,义务兵的亲属们也对这个帽子颇多不满。有人说:“我的儿子被这船形帽打扮丑了,像美国兵,难看。”[8]
更有士兵代表在1957年5月14日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船形帽不仅不适用,而且不好看。“戴正了,像和尚;歪着戴,像流氓。”有的战士宁愿光着头,夏季戴冬帽或戴过去的旧式军帽,也不愿戴新配发的船形帽[9]。
甚至有战士向报纸投稿,表示对船形帽的不满。如3402部队政治处下士唐天祥在报纸上刊文:“为戴船形帽我在部队受过几次处分,为戴船形帽也引起母亲的生气,说我不像个样子,为此我也很难过,我应征入伍服兵役,却没想到为船形帽出乱子”[10]。
如此,关于船形帽的话题就成了全军关注的一个焦点。
那么,为何战士们对船形帽的反应会如此之大呢?
从历史上看,美国大兵和国民党军队都曾佩戴过船形帽,这种形象在普通百姓和官兵心中根深蒂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打倒美帝国主义的观念使大家心理上不能接受船形帽;其次,船形帽的佩戴方式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11]。船形帽需要“歪戴”,即稍向右倾斜,这与中国人“君子正其衣冠”的传统观念相悖,给人的感觉很不严肃,甚至有点吊儿郎当。再次,船形帽在平时生活、训练中也不方便,帽子较软,无可以固定的帽带,容易掉落。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前述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的规定。但考虑到船形帽尚有大量库存,如立即停止使用,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于是计划再使用两年船形帽,自1960年开始更换为解放帽。
至此尘埃落定,颇受争议的船形帽才成了历史。但今天,我们从偶尔闪现的旧时宣传画或录像资料中,仍能看到它的身影。
此外,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图1中的解放军虽戴船形帽,军装却是散袖口,推测应是改进后的散袖口军装配发与船形帽并未同步所致,也可能是并未按照制式军装进行穿戴。
四、结语
在历史学习中,敏锐的洞察力是至关重要的。细心反思,这张图片若不是学生细心观察,及时发问,笔者也不会对如此细枝末节的信息进行深层挖掘,更不会了解到问题背后如此复杂的历史背景。由此可见,学习历史,应该向该同学学习,就必须运用“火眼金睛”处处留“心”,心与眼相结合,寻找无处不在的历史,才能有所斩获。
教师对于备课中采用的材料需进行充分的解读与准备,对每节课的问题还须有充分预设,要不就似笔者一般,手忙脚乱,倍觉尴尬。
最后,笔者发现,特定时期的历史实物可用来作为判断时间的标志。如船形帽的采用时间为1955~1960年,据此可判断该宣传画反映的应是1955~1960年间的史实。这种依据历史物件的明确存在时间来断代,颇似考古学中之“层位学”,可见不同学科间的方法相互借鉴,可达到大不一样的效果。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参考文献:
[1][2][5][6]徐平,徐海燕,著.中国百年军服.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1:220,273,273,165.
[3]李涛.船形帽在我军历史上的秋来春去.解放军报,2013年10月9日.
[4]徐平.解放军五五式军服装备始末.党史博览,2006(5).
[7][8]蔡新元.戴了船形帽他们说像美国兵.快乐老人报,2010年10月21日.
[9]李涛.船形帽在我军历史上的秋来春去.解放军报,2013年10月9日.
[10]徐平.船形帽带来的烦恼:对55式军服的修改和完善——58式和62式军服.中国军网:http://www.81.cn/jfdg/2012-02/10/content_5570112.htm.
[11]徐平.新中国实行军衔制度纪实.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1:17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