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夏立标
摘 要: 当前职业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实际谈谈面对职教新体系,高等师范学校需要怎样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当前国务院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决定。职业教育如何强化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 课程与教学 职业教育
当前职业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笔者结合学校实际谈谈面对职教新体系,高等师范学校需要怎样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当前国务院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决定。职业教育如何强化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为大职教体系下的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势必面临如何强化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
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在本世纪初的十来年期间,为我省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基础教育的师资要求逐步过渡到本科起点,五年制高师培养的大专学历层次的师资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自2013年起,停止了五年制起点小学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方向的招生计划,只保留音乐、美术方向和学前教育专业。因此,我省高等师范学校目前只有小学教育音乐、美术方向的专业和学前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目前的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仍然延续先前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没有太多的改变,这与国家层面上要求的教育强化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大政方针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指导思想存在问题
有序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能否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尤其是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是关键,从而确立与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事实上,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指导思想存在问题,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有的系部过分偏重职业技能,不顾及学生的后续发展,对普通文化课随意删减,例如数学课由原来的每周4节删减为每周2节,理化课由原来的每周2节删减为每周1节,德育课由原来的每周2节开4学年删减为每周2节3学年等。有的忽视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舞蹈课只教授相关舞蹈动作而忽视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等。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质量观念,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拓宽知识面,为其顺利接受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盲目发展,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高素质、适应幼儿园需求师资队伍”,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而不是追求培养研究性教师。我校的课程设置既有高中又有高校的影子,学生基本在基础很薄弱的情况下就学习相关理论,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本来在初中学习与理解力都比较薄弱,不可能系统接受教师讲的内容,造成学生学完一门功课后,只会根据老师划定的复习范围,机械地背诵应付考试,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理论基础不扎实。因此,我校应该把理论教学的内容融入实践教学的育人模式之中,让学生参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教学、应用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把理论教学的内容融入实践教学的育人模式之中,让学生参与一线生产、服务与管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生产、服务与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顶岗作业能力。
因此,各职业学校要科学定位、准确定位。只有定位准确了才能构建自己的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高等师范学校要明确自己在全省乃至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要多做接地气的工作而不要盲目追求层次上的“高”、规模上的“大”。同时培养目标要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自身的办学条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来确定。
三、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贴近度不高
课程与教学管理较为混乱,不规范,无标教学,非标课程,有标不依的现象相当普遍。具体表现:首先,从课程的设置方面看,普遍存在结构上不够合理、专业课程方面的设置不能与当今社会精细化的要求相适应等问题。同时职业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起步晚,大多数现有职教教材未成体系,从内容上看相对陈旧,科学性不强,更谈不上先进性和针对性。各职业学校的课程安排舍本求末,一味追求开足开满语、数、外等文化课,而忽视专业课的开设,同时专业性较强的实践课少、专业课程追求面广而不精致。其次,在课程设置上片面追求系统的、专业的课程。传统上职业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太多地关注专业知识,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脱节,加上众所周知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欠缺等因素,实用性不强,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的学情绪,从而没有办法有效地掌握相应技能,也就无法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最后,课程的设置过于死板,缺少新意。在文化课上花费的精力过多,专业技能、动手操作相对欠缺。
同时,各职业学校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严重不足,实验课程和实践课占比相对较低,不能够适应国家要求的培养学生熟练职业专业技能的需要。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因实训设备的数量不足,未能按要求开出规定的实验和实习课。另外,虽然近几年国家多数职业学校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比重逐年加大,但是大多数专业学校的实训实验基地的建设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实验基地的场地数量不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的切入点未能很好地准确把握。同时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脱节,实际是关起门来搞办学。学校与社会幼儿园联系较少,没能及时了解幼儿园实际需求,校园间合作交流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只能在课堂进行有限的实习和实训理论学习,学生的教学、课堂驾驭技能很难提高,同时使学生在毕业时不能适应幼儿园等用人单位的要求。
四、课堂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衔接度不高
在课堂教学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方向转变过程中,大部分一线教师不愿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仍喜欢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讲到底的模式,不善于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感性认知,难以有效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选择教学的方法上,大多数钟爱用标准的满堂灌的上课方式,教师的基本技能往往只是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技能,动手能力比较弱,造成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就谈不上钻研。教与学一直在沿用前人的理论成果,少有创新;实践实训教学则是沿用陈旧的套路,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僵化而定势。学生离不开书本,进而追求新知的精神的普遍缺乏,形成的结果是教师不愿意教,学生更讨厌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高等师范学校需要通过教学工作,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工作调查着手,调查学生进入幼儿园的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能否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从而逆向追溯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对人才的培养过程有哪些需要改进,需要完善的内容。只有切合市场,才能给予我们所培育的学生最大的社会竞争力。
诚然,针对上述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紧紧以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抓手,建立健全高等师范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增强院校办学活力。鼓励幼儿园参与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以购买服务方式支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规定的领域范围内自主开展工作,在指导专业和课程改革、协调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园合作、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落实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校园合作发展,改进高师教师管理,推动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
参考文献:
[1]海巴根.论高师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6).
[2]王玉东.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模式探析.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4,15(3).
[3]徐媛媛.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教师,2013,(17).
[4]张福兴.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应对入世的根本举措.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
[5]董志远,倪雪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