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陈颖
摘 要: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微课”具有强化专项知识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弥补课堂不足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应用。不过微课的准备较为复杂,难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影响日常教学中的应用热情。数位板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降低了微课备课的难度与工作量,有利于地理教育中微课模式的普及。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理 微课 数位板
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微课”作为教学信息化的一种新形式,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关注。地理作为一门融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性的学科,需要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讲深讲透,与“微课”视频有天生的适配之处。因此,特结合最新的数位板技术,探讨该项新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与应用。
一、地理微课教学
目前,我国中学义务教育采用的是大班制教学,全班采用同样的教学进度,这与学生多样化的个人差异性存在矛盾。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地理教育界同仁引入或在实践微课教学。微课具有趣味化和综合化的特点,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有的放矢地讲授学习难点,使学生能够“下单点菜”,而不是“水漫金山”,大大降低其学习负荷,且可以反复观看,强化学习效果。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尤其是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设的可汗学院,其视频时长短,一个视频一个知识点,适合学生选择性地学习,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学生观看学习[1]。
由于微课录制的复杂性,许多教师同仁倍感备课过程中的压力巨大,限制了微课在日常课堂中的普及。微课本身具有多媒体的属性,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摄影器材、熟悉视频与录音剪辑,并耗费大量时间做后期处理。在工作量大幅上升的同时,日常备课的思维流畅性也被烦琐的操作打乱,难以高效率地完成准备工作。微课往往停留在示范课的范畴内,无法与每天的课程和本班学生个性化的疑问结合起来。
二、数位本技术
数位本技术源于“数位板”硬件的最新发展。数位板是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通常由压感笔与一块内含电路板的塑料板子构成。笔尖在板子上的移动能够触发电路板反射出的横纵交错磁场,从而产生电信号,通知电脑相应的光标坐标,实现手绘输入的直接数字化。与常规输入设备不同的是,数位板可以作图、绘图等,是办公室设计人员常用设备[2],在电影、游戏、软件等行业的美工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经过多年发展以后,出现了能够同时兼容纸质书写与数字记录的新型设备,即数位本。
数位本的使用类似平时的纸质笔记本,打开本子后直接用笔在纸上书写即可,与普通本子的唯一区别是笔迹会同步数字化录制到数位本中,并且实时录音。数位本的数字化内容可以同步到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中,达到“纸质书写、数字备份”的效果。
三、数位本微课
好的地理微课选题多为学生熟悉但专业上又不十分清楚的课题[3],这类知识点在平时课后常会有学生来请教,如晨昏线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打开数位本,在纸上逐一画出相应的图像解析,包括地球、地轴、太阳光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晨昏线,昼夜半球,边画边口头解释晨昏线的特点,完毕以后可以撕下这页纸送给学生。这是一个正常的传统答疑环节,没有增加新的工作负担,同时数位本已经记录下教师的笔记轨迹与口头录音,形成了一个数字化的微课视频。
针对知识点录制微课的时候,可以大大降低使用门槛。教师不需要专门准备电脑,可以在日常备课时,用纸质本子书写和录音,事后只需要在有空时蓝牙连接电脑,按一下同步键,就可以把积累的微课统一同步到电脑平台中,形成个人或学校的微课资源。
四、数位本应用对地理微课的影响
数位本应用对微课的影响将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日常教学活动中,难点知识点往往需要反复讲解。数位本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讲解过程中直接同步形成数字化的微课,使学生可以在遇到疑惑时重温教师的讲解和相应的图像说明,并可多次播放,解决课堂上无法当场消化的重难点问题。
第二,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新课标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数位本即可运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讲解,也可以用于学生小组内的互相解释与说明,整个探究过程不需要额外配备电脑等不宜放在教室的大型终端,普通纸笔即可,解题过程还可以重放,促进组与组之间的互助,也可以由教师事后观摩与点评纠正。
第三,加强教师层面的专业经验交流。现有的录播方式较为复杂,教师的准备不同于日常教学,相应的教学影像沉淀与专业交流频率就不会太高。采用数位本技术,将日常教学的知识点框架化整为零,能够大量沉淀本校教师的微课教学资料,有利于教师间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
五、结语
作为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微课教学优势日益凸显。不过,碍于现有技术手段的限制,其普及与全面铺开还有一定的困难。数位板技术的成熟,使得微课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的鸿沟被进一步填平,降低了微课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普及的难度。围绕数位板的“纸笔模式”,如何在数分钟内更好地说清知识点,如何做好知识点分类体系,以便校内形成制度化的资源沉淀机制,如何将碎片化的微课有机融入学生的整个学习周期中,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主题。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教学经验的逐步成熟,未来的地理教育将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结合,从而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微型化、移动化和碎片化的生活学习方式,达到更加高效的学习消化吸收效果。
参考文献:
[1]顾雪林.一个人的网络教学震动了世界——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和他创办的可汗学院[N].中国教育报,2013-02-26(3).
[2]王文帅.浅谈数位板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212-213.
[3]宗大钊.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4:44-4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