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5-09

巴秀花 王欣

摘 要: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电力工程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情况及主要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原则、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等方面对专业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人才培养模式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情况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专业设置的6门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发电厂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二次接线、继电保护测试实训、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等,进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1年、2012年对我校毕业生所做的跟踪调查的“课程有效性评价”环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这六门课程的设置在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中,91.2%的人认为这些课程很重要,但其满足度仅为53%。这些课程设置和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升专业课程对实际工作的满足度,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系统分析、疑难排解”三项基本工作能力。

本专业教材相对继电保护技术滞后,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积极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保证教材的知识与生产契合,代表技术的最新发展。实训条件需要大力完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的实训条件,具备真实或仿真实训条件。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其数量必须满足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实践的要求。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够,兼职教师欠缺。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建议。经过专业调整结果,将继电保护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面向电力系统及工矿企业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领域相关的一线岗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发电厂、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调试、维护、运行和电力自动化设备生产、安装、检测、营销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建议。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借鉴兄弟职业院校经验,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以乌海热电厂、君正热电厂、海波湾发电厂、蒙西热电厂、五湖泵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顺金电力安装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为平台,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和生产设备、校企共同设计人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校企共同监督教学质量。共同探索企业全程参与“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建议。以培养从事发电厂、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测试、维护、运行和电力自动化设备生产、安装、检测、营销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分析近三年继电保护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校企合作开展继电保护专业人才需要调研,通过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设计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4.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1)师资建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专业对师资力量的具体要求可参考以下指标:高级职称(含高级讲师)比例≧2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40%,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2)实训条件配置建议: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有一定的基础,根据对企业和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调研可以看出,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因此建议新增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自动装置实训基地。本专业必须配置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4000元/生。仪器、设备利用率高,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训项目开出率在90%以上。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改革过程中,依据学校“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办学育人模式,依托学院领导下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结合继电保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继电保护专业企业全程参与的“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改革过程中,依据学校“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办学育人模式,依托学院领导下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结合继电保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继电保护专业企业全程参与的“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一条主线”是指以电力员工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

“两个体系”是指“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组基础课程体系;分析继电保护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个阶段”是指分阶段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第一阶段是职业能力的认知,在一、二学期完成。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环境,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任务,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素养;第二阶段是职业能力形成,在第三、四学期完成。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以继电保护专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担任校外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并采取“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阶段是职业技能提升,在第五、六学期完成,安排进行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在电力生产一线对继电保护进行运行、维护和调试操作,以适应继电保护专业职业岗位。三个阶段递进地实现“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两个证书”是指学生经过三年培养,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应取得继电保护工、电力通信调度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等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1]滕业方,马洪霞.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与研究,2013.11.

[2]石博雅.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考试周刊,201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