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孙蕊
摘 要: 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有别于传统高校,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本文通过对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为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外合作院校 国际化人才培养 创新
一、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中外合作院校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场所,区别于传统的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区别于传统高校。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普遍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中外合作院校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上要着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国际化人才。
中外合作院校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输出中国高等教育的窗口,发挥着国际学生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地作用,在引领国际化的同时,更着力于推动和促进,潜心深耕和开掘。在教学观念重塑、教学制度重构和教学方法手段更新等方面层层推进,为中外学生提供一种真正融于全球意识环境中的教学体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大学联合会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经济全球化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求高校培养出拥有国际文化知识、具备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以我所在的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例,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是一所中美合作办学院校,有着独特的机制与模式,这种独到的特色为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优越的现实条件和发展空间。美国投资使学院具有坚实稳定的教学资源,美国西亚斯基金会与教育顾问团提供基金支持和教育督导,郑州大学和美国富特海斯州立大学分别向学院提供丰厚的教育资源及管理经验,实现了中外优势互补、教育资源共享。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目标的指引下,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把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英语精,知识新,技能强,视野广”,这个目标更细致、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之配套。
1.专业教育传授国际化文化知识
注重国际化文化知识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制订中西合璧的教学计划。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都按照国际惯例与国际标准进行有效管理。国际化课程设置在内容选择上注意课程内容的宽基础性的同时注重实践,科学教育内容与人文教育内容并重。教学内容国际化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许多高校直接引进原版外文教材,以英语或双语进行教学,加快课程整体的国际化程度。国外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更新快,体现时代的发展,该类教材的使用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国外出版的高校教材除主教材之外,还配有完整的教学辅助材料作为课件配套体系,用以节省教师备课和准备材料的时间,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借鉴国际化课程讲授方法,许多高校尝试借鉴国外教学经验改进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努力加强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实践学习、科学研究、创业训练等培养环节,学校还特别强调实践性环节,密切教学与社会的联系,教师也能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监测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不但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而且聘用外籍教师授课,学生可直接听取美国教授的学位课程,学习最先进的文化知识,为培养国际性综合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这里培养的学生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熟练运用外语的能力,拥有跨文化沟通的交流能力,具有全球使命感和责任心,是培养国际性综合型人才的中坚力量。
2.德育教育培养国际化思维意识
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认为,德行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而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非常重视德育,他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以助其为恶,无益也。”
德育教育一定要树立国际眼光,要有放眼全球的视野。了解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进程,及时寻求和调整德育工作的战略和策略,使德育工作始终高扬时代主旋律,奏出最强音。
更新观念,强化国际化思维意识。高校上至领导管理层,下到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国际化意识,学校的领导人和教师是国际化意识的传播者,可以先从他们着手灌输国际化意识。对于高校领导管理层,可以定期组织国际会议,和国际高校管理层沟通,传输国际化文化意识。还可以选派教师赴国外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强化国际化意识。这样,领导和教师能更好地把国际化意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
不忘根本,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德育国际化不是简单地与国际接轨,而是要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受外来优秀文化的影响和先进德育思想经验。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设置必要的课程,让学生阅读必要的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从而掌握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文、史、哲、艺知识。在此基础上,以教化为手段,以养成为目的,通过环境的熏陶、教师的良好示范,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与此同时,把国家具有普遍意义的优秀传统的德育成果大胆地推向世界,使之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3.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培养,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使之内化为气质、人格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哈佛哲学系的爱默生大楼北门上铭刻着一句让许多哈佛人和参观者费思量的话:“什么样的人让你难忘。”鲁登斯坦校长给出的答案是:理解人、同情人、尊重人的人。他阐述了哈佛重视人文科学的原因:“哈佛为什么要教授六十多种语言和许多异国文化和文明的成就呢?就因为假如大学不能这样做,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我们就会失去一个巨大的人文科学宝库,而那个宝库是我们要理解人究竟是什么所必需的。”由此可见,人文素质培养非常重要。
中外合作院校更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开展人文教育,着力构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两者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容纳和相互支持。首先,变专业教育为通才教育,力求科学教育中有人文内容,人文教育中有科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由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为启发、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讲座、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效用,从而实现由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建立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鼓励多种文化共存。高校应积极组织承办国际会议和学术论坛,鼓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碰撞。为师生提供和国际接轨的大舞台,让各国文化气息充满校园,让不同的文化在校园内扎根落户,在每个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来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这所不知名的学校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做得很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西亚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西亚斯师生学习、展示自己独特才艺和五彩人生的大舞台。西亚斯拥有100多个由专业教师辅导的学生社团。每个月都有一个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大型文化活动。迎新烛光晚会、国际文化节、访校日、女性成长论坛等各种活动,让西亚斯师生不仅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学习中西方文化,同时享受校园文化生活的快乐与诗意。西亚斯这所中外合作院校之花正在中原大地上绽放,引领中原教育的新高度,同时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上正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
[2]马万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8).
[3]邓秀华,陈宇莺.浅谈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德育.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19卷,第1期.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5JGYB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