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时间:2024-05-09

齐淑香

摘 要: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主观意向。使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是取得教学成果的主要课题。本文就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主观意向。它是启迪儿童心扉的金钥匙。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这是取得教学成果的主要课题,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语言描绘,提高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发展离不开认识主体的自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如果不面对全体学生,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是不成功的教学。如教授《可爱的草塘》,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草塘景色之美丽,资源之丰富,风光之奇特。新课开始,教师以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同学们,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宽阔无边的大地上长着翠绿而高过腰的野草,一阵风吹过就像大海翻腾起的浪花,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假如你拨开草丛一看,有一个小草塘,塘里的鱼挨挨挤挤,用水瓢就可以舀到,草地上的野生动物就更多。用棍子可以打到狍子,有时野鸡还会飞到人家的铁锅里去,同学们想去看看这块神奇美丽的地方吗?那么请大家阅读课文《可爱的草塘》,从中找到你最想知道的答案。

通过语言生动的描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了他们的注意,激起了他们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奥秘的欲望。

二、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兴趣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应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对业务要精益求精。上课要精讲少讲,在课堂上要珍惜学生的精力,力求在短时间内提高效率。讲课也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艺术性、形象性、感染性、趣味性、准确性、生动性、启发性等,借助教材提供的有趣内容加上和蔼可亲的教态、生动有趣的导语、绘声绘色的讲解、直观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像电视连续剧一样被吸引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

三、分角色表演,提高兴趣

教师要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特别喜欢跟着音乐节奏或模仿动物而动,教师把握好时机,在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然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提供创作的空间,使教材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的形象表演。

如:教《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找几位学生带上制作的头饰按课文要求进行现场表演,然后组织大家评议,让学生进一步揣摩每个角色的不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性格特征等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时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就在表演中、评议中得到锻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由文字转换成形体表演再进入角色,这是一个创作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既活跃课堂气氛,加强情感体验,又锻炼表演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应该是传统的“师道尊严”,而是坚持教学民主、保持教师的人情味,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朋友式的平等关系。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课。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机智的谈吐,引发学生的敬慕。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和谐的情境”,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以真诚的微笑、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激情感化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珍惜他们的好奇心,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问,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还要从各方面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下课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谈心,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五、处理好教师“导”与学生“学”的关系,激发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教师“导”与学生“学”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表明: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才能感到轻松愉快,才会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在“导”上下工夫。首先,精心设计好导语。或开门见山,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或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入未知,顺理成章;或描述铺叙,使学生兴趣盎然;或设疑布阵,引起悬念,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或展现图片,运用挂图,使学生增强直观感受,或音乐渲染,激发兴趣。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在语言教学上,教师要善于调控语言的速度和力度,选择恰当的词语表达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善于以表情、姿态、手势作为辅助手段。再次,要讲究提问的技巧。注意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提问的表达方式,问得巧,问得活,让学生“心求通”、“口欲言”。另外,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那种“跳一跳,够得着”的提问,学生自然会感兴趣。

总之,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