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时间:2024-05-09

黄翠松

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难点。长期以来,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带来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因为教师忽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积累。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在教师传授基础知识,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对优美语句的赏析,对具体文章结构的指导上获得的。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有了深刻体验,才能有感而发

教师要善于利用现场生成的作文资源,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后,才能有感而发,写出真实情感的作文。同时,写文章需要激情、需要灵感,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的习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以往很多老师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按照教材的安排让学生奉命作文,导致很多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从哪儿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最终捏着鼻子乱吹一通,草草了事。这是因为学生找不到作文的源泉。鲁迅先生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就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会从生活的沃野中开掘作文的源泉。只有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文源”,才会逐渐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逐渐步入“我手写我心”的自由王国。

二、注重情境创设,以增强学生写作兴趣

传统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不会乐意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及认识水平的制约,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以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兴趣非常浓厚,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那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又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不知不觉中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营造了宽松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发表欲

“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教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至少应当分出一半的力量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作家尚爱兰回顾女儿——儿童作家蒋方舟的成长历程曾这样说:“只要公开发表一次,就会改变他们对写作的态度和价值的认识。”

习作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是一种心声,同样能给人带来自尊。学生的作文不能只看成一项作业,其实代表一种有价值、有分量的思想。就如科学家在思考着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三岁小孩同样在考虑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当学生把他认为最重要的情感和思想写出来交给老师的时候,如果只把它当做一种无生命的练习或作业,作文的神圣感和幸福感就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点一点地分离、剥落。

老师要以读者的身份欣赏学生的作文,是尊重学生用笔说话的尊严。当然真正的作品不可能只有一个读者,而应该有一群读者,这就关系到发表。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说:“如果作文教学从一开始就不断强化学生的发表欲,这对他的写作成才必将大有助益。”“这种要发表的意识,要先于写作行为技能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大脑。”

有一位同学在《我的家乡》中写了这样一段结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人那样淳朴——如家乡的泥土,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很少有邻里之间大吵大闹得翻天覆地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家乡的人,只知道与他们在一起就如同雪天坐在火炉旁,心里总觉得暖和、踏实。”这样的结尾很有语感美、含蓄美,教师把它作为范文和同学们一起赏析,领悟一:家乡的人淳朴而不是“土”,所以“家乡的人是那样淳朴——如家乡的泥土”。一句运用很恰当。领悟二:家乡的人和气,互相关爱。因此,“只知道和家乡的人在一起就如同大雪天坐在火炉中旁,心里总觉得暖和、踏实”一句是点睛之笔,是主题的升华。这种领悟叫“共融”,把自己的感情与小的情感及同学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就叫“有美共享”、“共悟”这样不断培养领悟能力,运用时就会下笔如有神了。

总之,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正确引导、启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指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才能使作文教学质量真正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写作潜力得到挖掘,语言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