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时间:2024-05-09

何功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基于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逐步丰富语文积累,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先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时代赋予教师神圣而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还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精湛的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进取的精神……如何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呢?

(一)坚持阅读

阅读书籍,提升自己,不仅要读教育教学类的书籍,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教育教学行为,还要博览群书,拓宽视野,丰富内涵,提升素养。

(二)实践反思

理论要联系实际。在实际教学中,要有理论、有实践、有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丰厚教学理论,丰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三)观摩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学习别人的教学,要认真品味蕴含其中的教学思想,体会教学方法,追问教学设计,观照教学效果,在他人的得失中反观自己,不断成长。

有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课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确保每节语文课优质高效。我们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框架下完成教学设计,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知识,发展思维,提升素养。

二、让和谐对话充盈着语文课堂

和谐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更是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为了让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的环境。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和谐的氛围中,以生为本,师生相互信任、尊重、理解和配合,共同参与,让思维得以碰撞,体悟得以加深,语言得以内化,智慧得以生成,素养得以提升。和谐对话不仅需要民主和谐的氛围,还需要有一些策略的支持。

(一)问题适度

问题的设计要适度,要适当。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并结合学情,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在得到成长的同时,还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开始,是接纳,是期待,是理解,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民主和尊重。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到洗耳恭听、真情流露、欣赏鼓励。学生耳濡目染教师的行为,就会知道倾听是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倾听时积极思考,综合各种观点、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意见,以备交流分享。训练学生听得专心、耐心、细心、虚心。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师生要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养成倾听习惯。

(三)生进师退

“学讲计划”强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秋天》这一课时,学生质疑:为什么说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教师要把问题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潜心阅读,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让一步”,给学生留下自我探究的空间;在答疑解惑时,教师“慢一步”,不要忙于给出答案,让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讲出来”的话题;在集中反馈时,教师“退一步”,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收获的舞台,教师适时点拨即可;在全课小结时,教师“缓一步”,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归纳内化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己“讲出”学习成果。就这样教师激励、引领学生一次次与语言亲密接触,加深理解,内化语言,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净化心灵。语文学习仅仅停留在几本教科书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书籍,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

阅读习惯的养成,兴趣是敲门砖。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我们可以从绘本入手。好的绘本色彩明丽,构图精美,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将其语言、思想情感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孩子,孩子在无形中就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展朗诵、演讲、讲故事、课外知识等比赛活动,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成果得以展现。读书有了分享的平台,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成功的收获与快乐,自然而然会爱上阅读。

(二)正确引领

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从一篇课文走向一本书,从有限的语文课本走向无限的课外阅读。例如,学完《维生素C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少年百科全书》;学完《三顾茅庐》,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在平时教学中进行渗透,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抓住关键词句品悟”、“精读”、“诵读”、“默读”、“略读”、“浏览”等。

(三)营造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要将学生引向书的世界,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我们班级内设有“小小图书角”,便于学生阅读;墙壁上张贴着学生的读书心得,并定期更换。漫步校园,名人名言、优秀诗词歌赋随处可见,文化长廊里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潜移默化中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不知不觉地与阅读同行。

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应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超越课堂这一有限的时空,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以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到网上搜集有益的语文信息,进行提炼和存储;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充满人文资源的地方学习和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到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读写结合,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春联》一课后,安排这样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走出家门,走上街头,品读、赏析、积累、创作春联,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开学后,在交上来的“作品”中,有的写春联的来历,有的写春联所表达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情感,有的写积累春联的过程和乐趣,有的写创作春联的艰辛和快感……篇篇文章都是学生多彩生活的掠影,内容各异,精彩纷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语文综合水平、人文素养都得到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有法可循,又任重而道远。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和作文的技巧,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从有限的教材走向无限的课程,让学生举一反三,自觉地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