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蓝志忠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阅读反思对语文教学的重压作用,讨论了阅读反思咋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阅读反思 小学语文 语文阅读
中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是语文基础知识与学生思维构建并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反思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构建出自己的思维,最终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为例,对阅读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讨论。
一、阅读反思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构建思维
文章开篇对进门后的长廊进行描写和说明。首先从整体上说明长廊非常长,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具体长度和房间数目,然后对长廊上面的横槛进行细致描写,接着对长廊两旁的景物进行描写,最后借微风介绍长廊左边的昆明湖。通过阅读反思,可以了解建筑物的说明。可以先介绍整体情况,再进行细节描写。在细节描写中,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位顺序描写。通过阅读反思,学生直接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这样就能在回答课后问题时,很快找到答题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2.有助于人文知识积淀
文章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佛香阁。佛教是我国国学经典之一,其起源于汉朝,各个朝代都有修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儒释道是三大主流文化。对这些内容进行扩充,有利于学生人文知识的积淀。通过阅读反思,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将佛家文化融入颐和园中,复原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对历史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的人文知识积淀增多时,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层面会显著提升,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文章第四自然段,对回昆明湖上的游船的描写是这样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静静地划过……教材中对作者“滑”字的运用进行赏析。对此,学生不仅能够对文章的写作亮点进行学习,还能够在日后的作文中进行模仿。通过阅读反思,教材中的课文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构建和写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提高。
二、阅读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反思,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反思意识就会增强。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程序。例如,在进行教材的讲解中,先对全文进行通读,然后让学生标注好自然段,接着对课文的结构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对文章有基本的了解,并且了解文章的脉络。在略读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精读,精读时对刚才的问题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阅读反思习惯。再如,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对于名篇佳作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音频资料,学生听过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诵后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时老师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并且让学生记住某些修辞手法的关键词。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学生在其他阅读过程中就会自动检索修辞手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反思习惯。总之,阅读材料就像一块锦缎,要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它的美,老师要让学生养成阅读反思的习惯,掌握阅读反思的几个层面。
2.在教学中对课文背景知识进行适度介绍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受到家庭和学校阅读课及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课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进行适度介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颇有益处。所谓适度是指学生对某些知识有概括的了解,同时老师还要抛出看似神秘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课下进行阅读和反思。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既有历史民俗文化,又有地理知识,还有生物科学。这就需要老师用广博的知识丰富课堂,让短短的阅读材料折射出万丈光芒。无论哪种阅读材料都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都是通过文字载体表达一种主题和中心。这就需要读者进行反思,对文章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思考。
3.在教学后让学生写读后感
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心灵更充实,让学生透过阅读材料可以对生活产生深度的思考。写读后感是进行阅读反思的有效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读后感的批阅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见解,可以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形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每篇课文学习完毕,可以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进行。例如,针对文章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写读后感,说明这句话用那种修辞手法,联系自己说明这种修辞手法的用途,最后说明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在哪里。这样就将读后感“引-议-联-结”的写作结构渗透给学生,从而有利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反思。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反思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章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转折点,所以要通过阅读反思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最终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创新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原动力,不同时期的教材和学生群体特点各不相同,所以语文教学的研究需要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罗浩波,彭莹,廖涛.对一节小学语文课生命意识的追问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18).
[2]韩秀琴,吴玉晶.让小学语文课“活”起来[J].吉林教育,2016(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