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时间:2024-05-09

王秋燕++王琳慧

摘 要: 罗杰斯基于人本主义观点,提出了知情统一的教学目的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三大观点。本文主要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观内容的分析,探讨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思想精髓,并运用到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罗杰斯 人本主义 教育目的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心理学领域,“刺激——反应”理论与认知理论是现代西方的两大理论体系,在“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中,“强化”是一个关键作用因素,而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顿悟得到知识,是认知的结果。

一、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内容

(一)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罗杰斯认为,人类世界中,情感和认知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所以,罗杰斯希望培养出“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全人”,这种人行事时既用感情的方式又用认知的方式,这样知情融为一体的“全人”又称为“功能完善者”。罗杰斯将这一教育目标理想化了,如何实现呢?应该需要一个实现目标的教学过程,将次目标设定为教学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罗杰斯重视的是教学过程而非教学内容,这种“全人”体现在三方面:首先,除了在躯体、心智、情感上整体一致,这些受教育者在内心世界与外界联系时需要和谐一致,需要全面发展身心;其次,此过程中的人,需要有强烈的成长欲望,有不断的动机探索新事物,获取新经验;最后,这些“全人”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做任何事都有一种创新倾向和趋势,并且具备特殊的洞察力,具有创造性人格,需要一直处于这样的创新状态之中。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观点,在他的学习观中,认为凡是可教授给他人的知识,相对而言是无用的,所以,若以这样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教学,其结果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是有害的。在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知识,在认知理论中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罗杰斯重新定义了教师的角色,认为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根据他的学习观,认为学生自身是具有学习潜能的,教师只需负责给学生创设一种环境,提供各种有利于学习的合适材料,使学生自己知道如何学习,启发学生发现与创造,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他们通过自学就能学到知识了。

二、对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简评

(一)积极影响

1.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罗杰斯认为学习应对整个人产生有利影响,学习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重视对学生价值、态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的模式,注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使其心智健全。

2.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注重学习过程、方法。由于传统教育受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影响,注重社会效率,培养的人只是需要一个结果,不在乎人的身心发展。在知识传授上,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应付一些考试就算教育成功,忽略学生学习过程,“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学到的都是一堆死的知识。在罗杰斯的观点中,看重的是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全人格,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自己探索学习,享受学习过程,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够主动学习、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3.把教学活动的重心转向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个“指导者”,罗杰斯认为,新型教学观中,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是教学主体,注重个别化教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学生学习进行“非指导性”教学,改变之前教师权威、控制一切的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学生总是处于服从权威、被动接受的地位,他的整个心理活动并没完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学生不仅学习没有好效果,还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厌倦,这样的学习就是无意义学习。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是围绕课堂人际关系展开的,一定要建立好人际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与创造性潜质。

(二)不足之处

1.理论的直接嫁接,忽视了学校固有的特殊性。由于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来自于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总结,因此,他关于学生“自我”的认识、人际关系的构成等思想局限于心理治疗领域。必须明确地知道,心理疾病治疗的对象与教育对象是有差别的,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学生,治疗目的与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如果将心理治疗理论生搬硬套于教育理论就会很生涩。

2.过分重视情感因素,轻视知识教学和理性的作用。在罗杰斯的教学观和学习观中,一直都在强调知情合一,过分批判传统教学中的知识教学,以致自己的理论偏重于情感要素,完全摒弃知识和理性的学习方法,仅靠经验学习,无法达到他提倡的培养“功能完善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2]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3]汪新建,熊世育.评介罗杰斯“个人中心疗法”的哲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9).

[4]刘时勇.真诚尊重理解——论罗杰斯情感教学思想[J].辽宁教育研究,2001,(8).

[5]肖锋.试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