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徐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因此,落实语用训练被提上了日程,但部分教师出现了模糊文体意识,“千课一面”、死气沉沉的教学现象。
那么,如何走出文体意识缺失和定位不准的泥淖,在文体意识的观照下,自觉对小学生进行语用点的训练和拓展呢?笔者认为不妨试试以下几点。
一、把握文本结构,提纲挈领找准语用点
文本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是作者构思文章的重要框架,文章的起承转合就代表着文章的一种结构。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形成,是阅读教学的最佳范本,也是写作教学最好的借鉴材料。例如,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修鞋姑娘》这一写人的记叙文时,要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精巧构思。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课文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教师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其明白先写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修鞋经过的写法就叫倒叙,这样把课文的学习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我在设计此课教学时,并没有按部就班从头到尾地讲解,而是抓住重点直入主题:“我”开始见到修鞋姑娘时,态度是什么样?“我”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很大变化?然后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理清“我”态度变化的线索。在黑板上写出反映“我”态度变化的重点词语。顺势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变化,学生读相关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姑娘的一连串动作、干脆的语言、细致的外貌描写都会被学生勾画出来,姑娘美好的品质自然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文体结构,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语言,让学生展开想象,品味感悟,实现了文本价值与语用训练的完美结合。既让学生领悟了语言,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明确不同学段对文体意识的要求,准确定位语用点
每个学段都对文体意识提出不同要求,即使是同一种文体,放在不同学段,目标也不一样。例如,童话在小学中低年级的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小。
在中低阶段,童话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小学生阅读,童话教学以听和说为基本形式,教师引领学生在简单的故事中感受拟人化带来的童趣,并把故事讲出来,再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索童话故事背后的做人道理。针对低年级的学情,教师可以尝试先让学生“读童话”,意在指导学生明白童话是一种很有画面感的文体,“读出画面”就是在读童话时要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故事的美妙和神奇;随后尝试让学生“讲童话”,意在指导学生领悟童话的朗读和其他文体的朗读是不同的,童话的朗读应该是以一种讲故事的语气,可以把它略带夸张地讲出来;到了高年级,就不能停留在听说这一层面上,在习作中也明确提出编写童话的要求。那么在此阶段的童话教学中就要进一步凸显童话的文体意识,不仅要自己能欣赏感悟童话,还要能创作童话,编童话,指导学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合理布局,突出详略,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写出人物特征,突出童话的主题。总之,年段的递增使得文体意识逐步凸显。
三、关注各类文体的语言习得,在语言风格中提炼语用点
在文学的百花园中,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体裁特征,每一类文体都有自身的语言特点。如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谨,童话语言的趣味性,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散文语言的优美深沉,等等。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习得,让文体意识和语文意识紧密结合。北师大版第十册课文《奇异的激光》是篇说明文,科普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为了让小学生明白这一点,我把这篇课文压缩了一番,只简略概括了激光的特性,问学生跟原文有什么区别,学生众说纷纭,有说:“激光经凸透镜汇聚温度很高,到底有多高,并不知道。”有的说:“激光到底有多亮,亮到什么程度没有作者写得清楚。”还有的说:“这样写就解释不了激光为什么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及最准的尺了。”我顺势总结道:“看来还是作者写的这篇说明文让大家喜欢,因为他举例详尽,语言表达在作比较中精准不含糊,来,咱们接着品味本课语言的严谨吧!”如此,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引下高效地找到这篇文章的语用突破口。
四、提升文体意识高度,在拓展延伸中落实语用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结构和表达形式,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很难大幅提升。因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做的就是能让学生对各类文体从“个”的学习转为“类”的学习,使之具有“举一反三”之功效,让文体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田,并由此萌生热爱文学的种子。
最得法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了某个作家的一篇文章后,便渴望着能读到他更多的作品。如读了《劳动的开端》这一篇课文,便想找出《把一切献给党》一书,体会吴运铎少年时如何在逆境中锻炼成长为“中国的保尔”的这一辛酸历程;读了冯梦龙的《活见鬼》,便被冯梦龙幽默又不乏机智的笔触吸引,便想方设法地阅读他的《古今谈概》这种大部头的幽默小品集,并从中感受那种哲理的诙谐。
最得法的教师要让学生读了某个作家的一篇文章,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找出与之文体相同的作品广泛阅读。“好读书不求甚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读了散文,便能激发课下读散文的欲望;在课堂上收获了读童话的神奇与精妙,课下便希望再读读其他童话集,或者干脆自己编一篇童话,也许并不那么精彩和成熟,但创作激情永远是最宝贵的。
长此以往,孩子们能从书本走到书外,寻找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他们也许还对文体意识这四个人还比较陌生,但是他们从课文的范例教学中得到了启发,学会了迁移,这就是他们的最受益之处。
总之,只有充分意识到文体意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将文体意识无痕地渗透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才能真正避免千课一面的尴尬境地,才能有的放矢,还小学语文课堂一片个性的天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