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曹青莉
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兴趣、缺乏习作的素材,缺乏表达的语言,缺乏写作的基本方法和修改的能力等。其实,关于作文古代早有“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心声”与“情动”当是作文的发端。那么,怎么避免“假、大、空”的习作呢?这就要让习作教学返璞归真,用我手,写我心。
一、教师要研读课标,用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因此,我们应该从兴趣出发寻找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相协调的快乐作文新思路,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作文。《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仅要有甄别与筛选的功能,更要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要用好教材,写一写下水文。“下水”之后,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亲自尝试,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况且当学生见到教师的“下水文”,尤其是这样的文章是自己努力努力能模仿、能做到时,自然就更不会再把作文视为可怕的“老虎”,自然就会见贤思齐的写作冲动。
二、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愿写
兴趣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习作之本,习作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金秋十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去采摘园采摘活动。到了采摘园,满眼都是红的草莓、圣女果。学生兴奋得不得了,飞一般得冲进林子。他们几人一组,想尽一切办法地抢着、摘着,提着沉甸甸的“战利品”,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回来后,我们以《快乐的采摘》为题记录下了这次活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兴奋、快乐的感受,这篇作文前所未有的生动。
三、教师要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让学生乐写
第一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否则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第二步: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1.日记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可以很广,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2.阅读积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写作的方法,优美的词句的摘抄,做好知识的积累;大力提倡读课外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积累作文材料,还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吸取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的一些方法,如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等方法。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点,做好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时,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写作方法,鼓励学生活学活用。第三步: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文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1.教给学生常用的修改符号,以便学生在修改中运用恰当的符号。2.明确修改要求,指导修改方法。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有无病句、破句,重点对象描写是否细致。对于文章中的病句、破句要修改,对于描写不具体的事物,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反复地、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抓住特点,写真实,改具体,使修改后的文章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还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中心和是否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调整、文字的推敲等方面考虑。
四、教师要注重习作的评价方法,树立学生的习作信心
1.学生自评。心理学认为,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学生在每次习作后,重温习作要求,教师选择几篇习作在班内交流,通过比较,学生会自觉地审视习作,这种下意识的行为正是其内在的心理评价。此时,优秀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一些毛病,着手进行修改;后进生也许只关注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之类的内容,对习作的整体结构难以把握。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让优秀生作自评发言,能对后进生点拨一二,这种内在的反省胜过若干次的说教。2.学生互评。《语文课程标准》在的第三阶段目标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习作进行修改,并作出评价,写上评语。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推己及人,汲取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相互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自改互改,长此坚持下去,让学生养成习惯,对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总之,我认为,只要在习作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上几点,让习作返璞归真,学生就不会害怕习作了,就会愿写,乐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