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张洪河
习作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习作,学生个个提笔忘字,人人眉头紧锁,甚至大喊“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究其原因,是学生头脑里没有可供习作的材料。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走出“无米之炊”的困窘,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地多阅读,感悟生活、大自然,丰富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大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一、阅读,习作素材的基础
叶圣陶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只有让学生多阅读课文,头脑当中才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这些是写作的基础,便于学生习作时选词造句,文笔不至于枯涩,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缺乏习作素材的学生来说,书本中的课文是丰富的素材宝藏。因为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例文,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反复地阅读,让学生不仅积累一些优美的好词美句,而且学习课文写作方法。如学习人教版《松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有关动物如《小白兔》这样的习作,让学生仿照文中写法,写起来得心应手、乐在其中。
当然,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会读书。首先,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书来读,像《少年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这些书刊或与学生的生活接近,读着亲切,易于产生共鸣,便于学习借鉴;易于吸收,便于模仿。其次,要让他们看书时有目的地读,从写作角度读书,不能只满足于读懂内容,更要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的,是怎样分析生活的,又是怎样表达的。总之,学生读要想着、记着,才能积累大量素材,为习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生活,习作素材的体验
生活是最重要的教科书,是对习作素材的体验。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地看、仔细地听,调动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既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又积累习作素材。还是叶先生说得好:“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确实,必须寻到生活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生活中教师必须树立生活大语文教学观,事事都是作文,时时都有作文。如诗朗诵、课本剧、春游、社区活动等都是习作的体验、素材的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眼看、耳听、口说、手记,引导他们边玩记的体验形式,让他们把这些喜闻乐见的事写下来,从而丰富习作素材。比如,有一次举行“故事演讲”比赛,先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准备,然后让他们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地表演起来。过后,教师趁热打铁:同学们的表演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同学们下笔如有神,一篇《有趣的故事演讲》就水到渠成了。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鲜活而生动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说心中话,写身边事,有感即发,有情就写。长此以往,学生习作素材丰富了,习作自然兴趣盎然。
三、大自然,习作素材的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作的源头活水来自大自然的积累。其实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皆可入景,生活中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绚丽的云彩,碧绿的河水;浩瀚的天空,高耸的建筑;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望无际的稻田;种类繁多的花草、千姿百态的岩石;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大自然中的这些美景无处不在,教师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随时收集。时间一长,学生的素材就会取之不尽,习作时素材就会信手拈来。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各地区都蕴藏着风景、动植物、古迹等自然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赏自然,时时处处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美景,随时积累习作材料。天长日久,学生脑子里就有了不计其数的素材,习作时这些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
四、勤记,习作素材的灵感
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大事、小事数不胜数。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随时会发生有意义的难忘事,在学校、家庭、社会也会有许多喜怒哀乐。这时应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的小事、喜事、趣事,随时随刻记下自己的伤心、快乐、烦恼、幸福、委屈……日记是勤记的最好形式。日记内容可多可少,有话则多,无话则少。大到社会生活,小到一言一行,只言片语。只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多练笔,那么学生的写作思路自然开阔,想象自然丰富,文笔自然通畅。让勤记为习作撑起一片五彩缤纷的天空,给学生习作随时喷发的灵感。
只有立足课内,放眼课外,才能为学生作文提供坚实基础。生活是万花筒,大自然中处处有素材,数不清的生活小事、校园故事等都是作文的素材,只有把这些取之不尽的素材随时记下,把握住这些源头,才能引来作文的活水,从而解决学生的“无米之炊”,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言可议,大脑中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出习作的“活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